历史上真的有很多的皇帝都喜欢过河拆桥

提到诛杀功臣 , 人们自然会想到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 他的江山有一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 , 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西汉王朝 , 刘邦也更不可能当皇帝 。刘邦当皇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消弱韩信的势力 , 把当时还是“齐王”的韩信徒封为“楚王” , 使其远离自己的发迹之地 , 然后又有人适时告发韩信“谋反” , 刘邦又再将他再贬为“淮阴侯” , 不出几个月他的妻子吕雉又以谋反之名将韩信诱至长乐宫砍头 。
【历史上真的有很多的皇帝都喜欢过河拆桥】

刘邦于纪元前二O二年得天下 , 韩信于纪元前二O一年身首异处 , 这对共过患难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后只相处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 难怪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了 。
刘邦于处决韩信之后的六年间 , 又相继把打天下时立过大功的燕王藏荼、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消藉砍头 , 稍后分封的燕王卢绾被废为平民 , 连他的女婿赵王张敖的封国也被取消;韩王信则很幸运地逃往匈奴 , 汉初分封的七个异姓王就只剩下偏居一隅兵微将寡对汉帝国构不成实质性威胁的衡山王吴芮了 。刘邦诛杀功臣的恶名也因此载入史册 。


刘邦诛杀功臣的名声最为响亮 , 但他并非做得最绝的人物;和历史上的另外两个帝王勾践和朱元璋相比 , 刘邦的行为简止仁慈得象传说中的“观世音菩萨” 。刘邦所诛杀的六个异姓王 , 虽然在打江山时立了大功 , 但他们的封国跨州连郡 , 各自拥有强大的军力和财力 , 对汉王朝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
就算他们念在和刘邦曾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的情份上不举兵反叛 , 他们的后裔能否还会顾念这种情份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 一旦实力膨胀到一定的程度 , 向主子问鼎发难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更何况六个异姓王都是用兵于神的英雄豪杰 , 年龄也比刘邦小得多 , 若要反叛朝庭自然难于应付 , 刘邦抵抗得了并不表明他的后代能够抵抗 。


因此那些强大的封国一朝不灭 , 汉帝国就一朝不能安枕 。刘邦自己就是因反叛项羽才当上皇帝的 , 因此对封国的忠诚持怀疑态度 , 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事先消除隐患 , 把封国消灭或使其力量消弱到不能累积叛变资本的程度 。韩信在当楚王时曾收留了刘邦的天敌项羽的大将钟离昧 , 招降纳叛连友帮都是一件忌讳的事 , 就更不用说怀有震主之威的臣子了 , 因此刘邦对韩信的疑虑并非毫于根据 。
梁王彭越是因没履行封国出兵助主的义务才招致杀身之祸的;淮南王英布则是率先举兵发难 , 刘邦连回避的余地都没有 , 因此刘邦诛杀功臣是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 , 是为了帝国的千秋大计 , 并非单纯是猜忌心太重或心胸狭隘之故 , 象和韩信并称“汉初三杰”的张良和萧何 , 刘邦不但没杀他们还礼敬有加 , 其他的功臣也都委以重任 。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勾践和朱元璋是怎样对待那些开国元勋的:


勾践是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忍辱负重的君王 , 也是最着名的忘恩负义的君王 。纪元前四九四年 , 吴王国大举进攻越王国 , 越王国不能抵抗 , 为了保全国家 , 国王勾践被迫给吴王夫差当奴隶 , 三年后依靠一号智囊范蠡的智慧才得以返国 。勾践回国后 , 在范蠡和另一位智囊文仲的辅佐下励精图治 , 秘密重整军备 , 十年生计 , 十年教训 , 于纪元前四七三年打败了比越王国强大十倍的吴王国 , 报了二十年前的血海深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