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种帮勾践成功复仇却被他赐剑自杀的原因揭秘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卧薪尝胆”这个典故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君主勾践因为自己的贸然进攻和轻敌而被吴国的夫差打得溃不成军,自己被俘,在受尽屈辱之后忍辱负重厉兵秣马终于打败了吴国,成就了霸业 。在这段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中,越王身边除了名噪天下的能臣范蠡之外,他身边另一个重要的谋士就是文种 。
文种,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472年,人们也常常称呼他为文仲,字会,少禽和子禽 。是春秋末期的楚国的的郢都,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江陵人 。他原本是楚国人,但是后来在越国定居 。他能够成为越王勾践的大臣,跟范蠡一个是有莫大的关系的 。因为他们应该是一起投奔越王的,他们一个擅长带兵打仗,一个处理内政得心应手,他们两人正好成为了越王的左右手 。在公元前来494年,吴王打算攻打越国,此事被勾践知道后,决定来一个先发制人,即使范蠡劝诫他也不听,结果自然是被吴国打得丢盔弃甲 。无奈之下,越王便派文种前去议和,吴王最终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请求 。勾践和饭卡里等大臣奔赴吴古给夫差祖祖仆人,留文种待在越国处理政事 。之后便是受尽屈辱的勾践复仇的大计了 。在这当中,文种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建议越王表面上继续对吴王毕恭毕敬,另一方面鼓励生产,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越国很快就强大了起来,并最终复仇成功,消灭了吴国,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深知越王不可与他共富贵,因此便急流勇退,同时也劝文种跟自己一起走,但是文种没有听进去,最终被越王赐死 。
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
在春秋战国这个乱世之中,出现了很多流传千古的人物和典故,他们或是建立了赫赫功勋,或是留下了自己的传奇故事 。而在春秋末期的时候,出现了最后一位雄霸一时的君主 。此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越国国君勾践 。他因兵败而在吴国遭受种种屈辱,但是他容忍了下来,三年精心准备,卧薪尝胆,终于打败吴国成就自己的一番伟业 。但是复仇成功之后,他的本性逐渐显露了出来 。
勾践能够成功复仇吴王夫差,主要靠的是两大谋臣:一个是在历史上同样威名远扬的范蠡;而另一个就是才能不输于范蠡的文种 。文种原本是楚国人,他原本是受楚王的指派来到越国的 。当他到达越国的时候,越国宫廷正值动荡之时,楚越之间的盟约也很可能被毁于一旦 。文种不愧是具有超凡才能的人,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沉稳的作风,和好友范蠡一起解救了越国的危机 。因为这件事情,他被随后继位的越王勾践拜为上大夫 。在勾践兵败甘愿作为奴隶进入吴国的时候,文种受到勾践的指示留在越国主持国政 。他一方面,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另一方面积极营救勾践 。等到勾践结束在吴国的奴隶生涯返回国内之时,文种祭出了惊世之计“灭吴七术” 。正是凭借着文种的计谋,越王才能集齐兵力打败吴国 。可以说在灭吴的战争中,文种当记首功 。但是勾践在大仇得报之后,逐渐显露了多疑和心胸狭隘的本性,早就看透勾践的范蠡在此时选择了辞去官职,云游四海 。而文种则没有听范蠡的劝告,想要继续辅佐勾践,最终被勾践赐剑自杀而亡 。可以说文种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如果他能早点认清越王勾践的真正为人,或许就不用被逼自杀了 。
文种之死
【文种帮勾践成功复仇却被他赐剑自杀的原因揭秘】“卧薪尝胆”的典故想必很多人听过:越王勾践兵败吴王夫差之后,甘愿为奴,忍辱负重,积蓄力量,最终复仇成功 。其实在越王复仇成功之时,还发生了另外一个著名的故事,这个典故叫做“鸟飞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它形容的是当一个人被人利用后,一旦他的利用价值没有了,他的下场便会十分悲惨 。这个典故中利用别人的人的就是越王勾践,而这个被利用的人便是与范蠡同为越王左膀右臂的文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