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景温,他在仁宗皇祐元年高中进士,后通判汝、莫二州 。其人好强激进,极富辩才,始因屡考不第,对现行科举考试制度不满,而十分渴望变法革新 。后高中进士,一直在地方为官,其妹嫁给王安石的三弟王安礼为妻后,得到王安石提携,步入京师官场 。由于他常到王安礼处探望妹妹,朝夕与王安石会于宅院,散步交谈,话语投机,过从甚密,因而轻而易举地进入王安石变法的班底 。
曾布,仁宗嘉祐二年的进士,曾任宣州司户参军、集贤院校理等职 。其人虽有才智,但少主见 。而其兄乃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十二岁作《六论》,不假思索,一挥而就,言简意赅,气势雄浑,得到欧阳修的大加赞赏 。时以善写散文而声播朝野,曾任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后召进京任集贤院校理,是王安石文坛的密友 。曾布以其兄的关系,得以进入王安石的门下 。
李定,他当时出任同判太常寺之职 。其人性情狡诈,心里阴暗,曾因隐瞒老母亡故、没有回乡丁忧守孝一事遭司马光、苏轼等人上表弹劾,被朝廷降职留用 。对此他一直怀恨在心 。为报这一箭之仇,他走进了王安石的门下,成为变法派的积极分子 。
邓绾,原为宁州通判,在任上时多次上书王安石,极力赞颂变法,被王安石认为是可用之才,于是便将他从宁州调至京都,出任同知谏院侍御使之职 。此人虽被人称为双流先生,但他才气少少,文章平平,平日只会附庸风雅,献媚取宠 。
舒亶,英宗治平二年的进士,原为浙江临海县县尉 。此人虽有政绩,但年轻气盛,急于功利,因擅自手刃犯人自劾弃官 。后极力拥护变法,被王安石调进京都,授为审官西院主簿,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之职 。
王安石在变法骨干的队伍组建上,忽视了人才政治上和人格上的挑选与培养,并盲目地轻信了他们的铮铮誓言,为他自己一生所致力奋斗的变法大业的最后失败,埋下了一触即倒的脆弱根基 。加上王安石只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于是,应该由行政技术层面解决的议题便转化为道德层面的问题 。变法派在道德层面上与保守派的道德层面上相比,立即陷于望尘莫及的劣势,变法的前景也就不言而喻了 。
其五、王安石性格偏执,树敌过多,缺乏一个改革家必要的自身修养;而掌控变法的机构超越朝廷一切权力部门,但缺少相应的权力部门制衡管束 。
素有“拗相公”之称的王安石,性格偏执,刚愎自用 。据说,偏执类型的人,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并十分敏感,固执己见,自命不凡 。王安石也是如此,即便是与宋神宗赵顼议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赵顼每为之改容听纳 。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更是一贯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导致朝中大臣大都与他决裂 。这其中有的原来是他的政治靠山,如韩维等人;有的原来是他的科举恩师,如文彦博、欧阳修等人;有的原来是他的顶头上司,如富弼、韩琦等人;也有的原来是他的文坛师友,如范缜、苏轼、司马光等人 。虽然他们都是当时的一代俊杰,朝廷重臣,却因为不同意王安石的某些做法而被逐一赶出朝廷 。如富弼、韩琦罢黜相位,欧阳修致仕回乡,司马光退居洛阳,苏轼被贬杭州 。尤其是当时担任翰林侍读的司马光,念在与王安石共事数年的交情上,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劝他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 。可惜王安石就是执迷不悟,看一条批驳一条,结果导致司马光最后与他划地绝交,终生不再与之往来 。苏轼本来也应该是王安石借重以支持新法的最好人选,但苏轼的许多正确的意见也未能被王安石采纳,结果导致二人分道扬镳 。
- 揭秘曹魏占尽天下优势资源却无法一统天下
- 历史上女皇武则天晚年宠幸男宠的原因,真相竟然是这样的。
- 历史上三国最佳座右铭,除了曹操外你还知道其他的是什么?
- 卫媪:西汉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仆
- 揭秘:最早预见清朝灭亡的是何许人也
- 揭秘最牛的明代大臣之墓!官员到此一律参拜
- 太监一词的由来揭秘太监的由来及起源
- 清朝历史解密:清朝皇后这种职业年薪是多少?
-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比封神榜里的厉害
- 揭秘历史上的皇帝们缘何偏爱碣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