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美洲大陆发现新种恐龙

在17年前发现的一小块有角颅骨现在正式被命名为Aquilops americanus , 并且界定了北美洲最早出现有角恐龙的时间 。这块颅骨化石是包含三角龙在内的角龙族群在美洲所留下的确切证据中 , 年代最久远的 。考古学者在《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 ONE)期刊发表了这种恐龙的科学描述 。
新种恐龙的体型很小 , 与亚洲的小型角龙比对之后 , 考古学者Andrew Farke估计Aquilops身长不超过0.6公尺 , 体重约为1.6公斤——「跟一只大一点的兔子差不多 。」Farke指出 , 颅骨显示这只Aquilops是一只少年恐龙 , 但成年Aquilops的体型大概也不会比它大上多少 。
网络配图
找到这一小块颅骨的考古学者起初并不知道自己有了大发现 。1997年在一次由国家地理学会赞助 , 并且由奥克拉荷马自然史博物馆的Richard Cifelli所率领的蒙大拿州考察中 , 目前任职于犹他州地质调查所的考古学者Scott Madsen发现了一块有1亿900万到1亿400万年历史的岩石——上面有突出的牙齿 。一开始 , 这块化石看起来像是一种之前已经命名为「西风龙」(Zephyrosaurus)的恐龙 。但是将包围在化石周围的石块清除之后 , Madsen才发现这是一只角龙——在北美洲发现且历史同样久远的化石中非常罕见 。
后来的角龙(例如三角龙)的化石在北美洲有很多 , 但是白垩纪早期的角龙化石倒是很少见 。「北美洲下白垩纪时期的其他角龙化石很多 , 但是它们都是单独的牙齿 , 以及一段在爱达荷州发现的尾巴 , 」Farke说 。他是加州雷蒙德.阿尔夫古生物博物馆的古生物学者 , 并且与Cifelli及其他同事共同发表了新种恐龙的科学描述 。
网络配图
Farke表示 , 虽然学界时常有新的发现 , 但要找到更多的Aquilops恐怕不容易 。古生物学者已经在同一处称为「克洛夫利组地层」的岩层发掘出许多其他恐龙的化石 , 例如腱龙(Tenontosaurus)与恐爪龙(Deinonychus) 。然而Aquilops却是在这个古生物学者经常探索的地方唯一发现的角龙化石 。
不过就算只有一小块颅骨 , 古生物学者还是能着手研究Aquilops的生活情形 。这种恐龙的喙是一个线索 。「从弯度来看 , 喙的形状和其他任何恐龙都不一样 , 」Farke说 , 这可能代表Aquilops是一种相当挑食的白垩纪草食性恐龙 。总体而言 , 这种小型恐龙和三角龙、多角龙等众所皆知的角龙有很大的差异 。克利夫兰自然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Michael Ryan表示 , 那些恐龙是从Aquilops分离出来的 , 而且年代相差5000万年以上 。
「它们的体型就好比吉娃娃和大丹狗 , 」Ryan表示 , 他还说Aquilops并没有颈盾(像是三角龙颈部周围的宽大头盾) , 也没有后来的角龙头上那长长的眉角 。
网络配图
Farke和同事发现 , Aquilops属于角龙系谱树的一个「旁支」 , 这个旁支里都是些罕见的小型有角恐龙 , 生活在白垩纪早期 。实际上 , 与Aquilops血缘最近的亲戚存在于另一个大陆 , 这也再度印证了恐龙曾经在世界各地迁徙 。
虽然Aquilops是在北美洲发现的 , 却与亚洲的角龙最相似 。Ryan表示 , 这一点和其他发现显示 , 在大约6000万年的时间里 , 有角恐龙至少三度从亚洲分散到北美洲 。他说Aquilops能帮助考古学界拼凑这方面的部分全貌 , 「现在它有了正式的科学描述 , 我们也可以更精确地讨论北美洲的早期有角恐龙演化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