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发现玛雅夜太阳神庙遗址

大约1600年前,“夜太阳神庙”曾经是一座在数英里外就能看到的血红色标志物,上面雕刻有玛雅文化太阳神的巨大面具,有些面具上是鲨鱼的形象,还有吸血鬼和美洲豹 。这座遗址早已湮没在了危地马拉的丛林之中,而现在这座神庙终于在考古学家们的面前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向人们呈现出当年玛雅城邦的些许面貌 。
和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阿兹特克和印加文化相比,玛雅文化仍然只是一个松散的城邦联合体 。它的地域范围大致覆盖了今天的危地马拉,伯利兹和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地区 。布朗大学考古学家史蒂芬·休斯顿(Stephen Houston)上周四宣布了有关这一神庙建筑的发现,他说:“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我们发现这些城邦国家中的一部分要比另外一些似乎显得更加重要时,我们逐渐开始意识到这一点 。”
网络配图
艾尔托兹(El Zotz)位于今天的危地马拉境内,这是当时最小的城邦之一,但是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2010年,考古学家们在靠近这座古代城邦中心位置的一座山头展开发掘工作,并在这里发现了一座45英尺(约合13米)高的金字塔 。这里还发现了皇家宫殿和一座墓葬,考古人员相信这里安葬着这个古代城邦国家的第一位君主,他大致生活在公公元350~400年 。也正是大约在这一时期,休斯顿和同事们开始留意到和夜太阳神庙相关的第一批线索,它们就位于金字塔和墓葬的后面 。但是直到最近,人们才终于挖开几个世纪来的尘土,让这一神庙建筑重见天日 。
在神庙的一侧墙壁使用一些5英尺(约合1.5米)高的灰泥面具做装饰,展示了太阳神的面目,并且随着一天中天色的变化,太阳神的面目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一种一个面具很像是鲨鱼,休斯顿认为这似乎是验证了一种传说,认为太阳是从东方的加勒比海中升起来的 。中午的太阳则是用一种古代生物的形象来表示的,它面目狰狞,吸食血液;而最后的几幅象征傍晚的面具则像是当地的美洲豹的形象,仿佛它们从傍晚的丛林中苏醒过来 。在玛雅文化中,太阳是和新生事物紧密相联的,太阳神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
因此在皇家陵寝旁边的神庙墙壁上出现太阳的形象,说明这个被安葬在此的人应该就是城邦国家的创始人,也就是艾尔托兹的创建者 。在一份声明中,休斯顿表示:“这一案例生动地诠释了人们是如何将太阳神化到个人身上,并让整个王朝紧紧追随其后的 。”玛雅文化考古研究者大卫·芬德尔(David Freidel)说:“休斯顿的理论可能是正确的,这座建筑可能是修建用以敬献给太阳,进而敬献给王国的统治者的 。而那座金字塔,也必将加深我们对于早期经典玛雅文化以及他们的宗教仪式的理解 。”
网络配图
休斯顿的小组同时还发现当时的玛雅人似乎将这座神庙建筑当成了某种有生命的物体,在一代代人们的繁衍历史中,这座神庙的顶部被不断添加着新的“楼层” 。这一点有很多表现,比方说在年代更加古老因而埋藏较深的外墙装饰层面上,那些面具的鼻子和嘴巴都被系统地破坏掉了 。对此,休斯顿对国家地理解释说:“这一点在玛雅文化中其实相当常见 。很难找到一位玛雅时代的君主遗体,他们的眼睛或鼻子没有被砍掉挖掉的 。不过其实也不能用砍掉或破坏掉这样的字眼,事实上更合适的说法是‘关闭’或者‘去功能化’ 。”他说:“这就像是他们‘关掉’了墙壁上的面具,以便能让它在新的一层中‘重生’ 。这并非一种不敬的行为,相反,这是一种极度的崇敬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