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和蛙哪个智商高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蛙鸣蛇舞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青蛙or蟾蜍 , 傻傻分不清楚?
叮——这里有一份《青蛙蟾蜍鉴别高手速成手册》 , 请查收!
首先 , 解释一下蛙和蟾蜍的定义 。狭义上讲 , 蟾蜍是无尾目中蟾蜍科的统称 。广义上讲 , 在无尾目大家族中 , 除了蛙科、树蛙科、叉舌蛙科、姬蛙科等类群之外 , 大部分可以称为蟾蜍 。本文中的蟾蜍指广义上的范畴 。无尾目中 , 除蟾蜍以外的物种 , 我们称为蛙 。
那么 , 如何区别蛙和蟾蜍呢?
"新手篇":全靠一双慧眼1.皮肤:光滑 vs. 粗糙
通常 , 青蛙的皮肤光滑湿润 , 色彩斑斓;相反 , 蟾蜍的皮肤粗糙 , 满是疙瘩(所以才有"癞蛤蟆"一说) , 颜色单调 。皮肤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青蛙光滑的皮肤不仅可以减少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 让它们游得更快;而且可以促进皮肤进行气体交换 , 提高皮肤呼吸的效率 。
△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a)和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b)的皮肤差异明显(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2.有无毒腺
有无毒腺是区分青蛙和蟾蜍的另一个比较直观的标准 。蟾蜍皮肤分泌物较多 , 通常有明显膨大的腺体(比如耳后腺) , 从这些腺体中可以分泌出有毒的物质 。此外 , 尽管东方铃蟾(Bombina orientalis)没有膨大的耳后腺 , 但它们的皮肤也有一定的毒性 。相反 , 我国境内分布的青蛙通常没有毒(国外有些蛙类有剧毒 , 如箭毒蛙) 。
△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膨大的耳后腺(耳朵后面的腺体 , 红色椭圆圈所示)可以分泌有毒物质(图片来源:作者提供提供)
通常情况下 , 我们能够从皮肤和毒腺一目了然地区分青蛙和蟾蜍 , 但这两种鉴别方法也有"失手"的时候 。
锯腿原指树蛙和粗皮姬蛙背上布满疣粒;泽陆蛙"土里土气" 。相反 , 泽氏斑蟾不仅皮肤光滑 , 而且色彩亮丽 。
△锯腿原指树蛙Kurixalus odontotarsus(a)、粗皮姬蛙Microhyla butleri(b)、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c)和泽氏斑蟾Atelopu szeteki(d)(图片来源:a-c作者提供 , d维基百科http://www.wikipedia.org)
此外 , 还有一个类群十分特别——雨蛙 。雨蛙是一个独立的科 , 由于外面光滑、颜色亮丽 , 又喜欢在雨后鸣叫 , 古人称之为"雨蛙" 。事实上 , 它们属于蟾 。在我国台湾以及国外一些地区 , 雨蛙被称为"树蟾" , 因为它们像树蛙一样擅长爬树 。雨蛙的存在是否打破了你对于蟾蜍的所有幻想呢!
华西雨蛙Hyla annectans(a)和华南雨蛙Hyla simplex(b)(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越说越糊涂了 , 那咋区分青蛙和蟾蜍啊?别急!《青蛙蟾蜍鉴别高手速成手册》之"进阶篇"或许能帮到你!
"进阶篇":从生活习性来判断1.生活环境
蟾蜍因为皮肤角质化程度较高 , 能有效防止水分蒸发 , 以陆栖为主;相反 , 蛙类皮肤角质化程度很低 , 通常需要在水源附近活动 。像水蛙属的物种(如细刺水蛙、沼水蛙) , 它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会在水里度过;而蟾蜍则不同 , 除了繁殖产卵的时候需要呆在水里 , 其它时间它们很乐意生活在相对干燥的地方(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例外 , 它们终生在水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