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道士如相见下一句 只见道士不见和尚( 四 )


再看李白 , 他生于701年 , 虽也是少年时就展现文学才华 , 却不曾科考 , 一直四处游历 , 他数次上书自荐 , 希望谋得一官半职 , 最终都是未能如愿 , 虽然他的诗歌名满天下 , 但是政治抱负一直是李白内心郁郁之处 。
说起李白的作品 , 我们首先都会想到豪放、潇洒之意 , 无论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 抑或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都在表达着作者虽经历现实生活充满不如人意的坎坷 , 但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 。
一个是学业和事业都顺风顺水的才子贵人 , 一个是读了万卷书 , 行了万里路却依旧找不到生活方向的诗歌天才 , 就在相遇时二人一见如故 , 惊喜不已 。
四明有狂客 , 风流贺季真 。
长安一相见 , 呼我谪仙人 。
昔好杯中物 , 翻为松下尘 。
金龟换酒处 , 却忆泪沾巾 。
——唐·李白《对酒忆贺监·其一》
这首《对酒忆贺监》李白写于贺知章死后 , 意在回忆二人相识后的种种经历 , 表达对贺知章的怀念和悲痛心情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 , 二人的首次相见是在长安 。彼时 , 贺知章已是德高望重的太子座上宾 , 李白则处于四方游走不得志 , 生活十分窘迫的阶段 。
就是这样生活状况天差地别的二人 , 在此次相见中结下了缘分 。李白拜上了自己的著作《蜀道难》 , 正是这一首诗 , 让贺知章大为惊喜 , 当下称李白为“谪仙人” , 在这之后李白“谪仙”的称号一下子传遍开来 。
以贺知章当时名扬天下的诗坛地位 , 以及官场受人瞩目的成就 , 他仍愿意与还未成名的一介布衣品诗论字 , 可见贺知章为人真诚豪放 , 虽居高位 , 但不势力 , 相信这也是朝中上下对其赞赏有加的原因之一 。
2
贺知章和李白相识后 , 二人兴趣相投 , 均热爱作诗和喝酒 。相传贺知章曾经为了请李白喝酒 , 竟将自己随身佩戴、彰显官阶品级的金龟饰物 , 用来交付酒钱 , 这也是《对酒忆贺监》中“金龟换酒处 , 却忆泪沾巾”的由来 。对于李白来说 , 他数次上书却无疾而终的经历让他早已看透很多官场和权贵圈子间的势力与不堪 , 贺知章这种身居高位却依旧保持真挚秉性的人 , 实属少见 。
通过贺知章的引荐 , 李白凭借自己的文学博识受到了唐玄宗的肯定 , 他将李白供奉翰林 , 陪伴出席各类宴会场合 , 赋诗助兴 , 一时间李白受到了皇帝的喜爱和重用 。可以说 , 在李白整个人生短暂的事业高光时刻 , 贺知章是功不可没 。
李白与贺知章相识后 , 经常一起在长安饮酒作乐 , 吟诗作对 ,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就有对这二人的描写 。
知章骑马似乘船 , 眼花落井水底眠 。
汝阳三斗始朝天 , 道逢麹车口流涎 , 恨不移封向酒泉 。
左相日兴费万钱 , 饮如长鲸吸百川 , 衔杯乐圣称世贤 。
宗之潇洒美少年 , 举觞白眼望青天 , 皎如玉树临风前 。
苏晋长斋绣佛前 , 醉中往往爱逃禅 。
李白一斗诗百篇 , 长安市上酒家眠 。
天子呼来不上船 , 自称臣是酒中仙 。
张旭三杯草圣传 , 脱帽露顶王公前 , 挥毫落纸如云烟 。
焦遂五斗方卓然 , 高谈雄辨惊四筵 。
诗中第一句描写的就是贺知章 , 可见其地位不一般 。杜甫描写他醉后骑马如乘船般摇摇晃晃 , 看不清道路 。一面是事业有成的达官贵人 , 一面是与挚友纵情豪饮的爱酒之人 , 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杜甫的诗再次证明贺知章的性格不拘泥何种官位 , 何样职级 , 他永远是那个豪迈放恣的“四明狂客” 。
而杜甫笔下的李白 , 则是才情四溢的模样 。李白喝下一斗酒 , 就可作百篇诗 , 可见其文学和赋诗能力出众 。杜甫描写喝醉后的李白自称是酒中仙人 , 哪怕是皇上来叫他 , 也不作搭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