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道士如相见下一句 只见道士不见和尚( 二 )


平坦官途人皆羡 , 诗书文章俱有名 。这样的贺知章 , 堪称人生赢家 。
他习惯了白日里带着厚厚的面具 , 处理复杂的人情世故 , 然而 , 夜阑人静之时 , 贺知章还是会念起千里之外的故乡 。
故乡情结 , 于他而言 , 是一抹温暖的慰藉 , 是一份不变的守候 。可是 , 随年岁渐长 , 故乡的面貌 , 变得越来越模糊 。
是囿于功名的牵绊 , 还是迫于生计的无奈 , 是山高路远交通不便 , 还是人在俗世身不由己 。
他总是想着回去 , 可总因各种原由不能成行 。无情的岁月悄无声息的流逝 , 就这样催老了客子的容颜 。
狂客饮者 , 知交众多贺知章混迹官场五十余年 , 扎根京中 , 坐拥豪宅大院、宝马香车 。
忙时安守本职工作 , 闲时就喝酒交友 , 日子小富即安 , 惬意滋润 , 快活无比 。
因此 , 即使远离故乡 , 好在贺知章在京城的生活并不孤寂 。
他和“草圣”张旭是好友 , 二人经常酒后挥毫泼墨 , 切磋书法 , 写得潇洒狂放 。
他诗文震长安 , 中宗神龙年间 , 他与张若虚、包融、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 。
他还有一位忘年交李白 。两人的故事发生在公元742年 。
这年 , 贺知章84岁 , 名扬天下 。李白41岁 , 受到玄宗征召孤身来到了长安 。
二人相遇后 , 李白呈上《蜀道难》一诗 , 贺知章读后喜不自胜 , 当即送给李白一个外号——“谪仙人” 。
二人都爱喝酒 , 常在一起畅饮 。
有一次贺知章拉着李白去喝酒 , 结账时发现没带钱 , 当场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龟抵了酒钱 。
于是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 。
后来 , 贺知章病逝后 , 李白听闻噩耗 , 感伤万分 。
忆往昔种种 , 贺老对他赏识举荐 , 这种恩情值得一辈子感念 , 想起当初一起举杯共饮的美好时光 , 禁不住泪满衣襟 , 遂写下《对酒忆贺监诗序》一诗以示悼念:
四明有狂客 , 风流贺季真 。
长安一相见 , 呼我谪仙人 。
金龟换酒处 , 却忆泪沾巾 。
念此杳如梦 , 凄然伤我情 。
无限荣光 , 告老还乡有多少人选择漂泊 , 只因故乡安不下灵魂 , 他乡容不下肉身 。
贺知章不然 , 他的灵魂得以妥帖安放 , 肉身也无需挂碍 。异乡的日子他如意得很 。
只是 , 再如意 , 他终究是个漂泊的异乡人 , 始终对故土怀有一份牵挂 。
乡土情怀在他心里是根深蒂固的 , 回乡一直是他强烈的愿望 。
【山阴道士如相见下一句 只见道士不见和尚】
天宝三年(744年) , 大唐盛世已然凸显末日的余晖 。浮华的表面 , 难掩危机重重 。
唐玄宗怠政 , 专宠杨玉环 , 李林甫大权独揽 , 祸乱朝纲 , 安禄山深得宠信 , 羽翼渐丰 。
这年 , 86岁高龄的贺知章大病一场 , 初愈后 , 便向唐玄宗辞请告老还乡 , 归隐镜湖 。
唐玄宗答应了 , 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 , 为心爱的臣子举行一场文坛盛大的饯别宴会 。
玄宗为他摆酒宴 , 与会者写诗赠别 , 集结为卷 , 玄宗作序 , 如此礼遇 , 盛况空前 。
最有权势、最富才华的人物云集于此 , 送别荣休的贺老 。贺知章身披御赐的羽衣 , 与前来相送的客人郑重道别 。
贺知章为官几十载 , 豁达纯朴 。大器晚成的境遇 , 让他多了一份不争和平静 , 少了一份对名利的狂热追逐 。
从而 , 他因“器识夷淡 , 襟怀和雅 , 神清志逸 , 学富才雄”而令人敬重 。
《送贺知章归四明》是玄宗对贺知章品质的赞叹:
遗荣期入道 , 辞老竟抽簪 。
岂不惜贤达 , 其如高尚心 。
寰中得秘要 , 方外散幽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