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怎么读 羌怎么读


氐怎么读 羌怎么读

文章插图
氐怎么读1两种读法:dī、dǐ 。氐(dī),释义:1、古代民族名 。汉、唐时分布于今陕、甘、川、滇等省,从事畜牧和农业 。十六国中的前秦、后凉即氐人所建 。其后,大部与汉人同化 。2、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 。氐(dǐ),释义:根本 。氐相关词语:氐首、角氐、巴氐、氐羌、氐房、白氐、大氐、青氐、氐惆、本氐等 。笔顺:撇、竖提、横、斜钩、点 。
父母为何被称呼为“爸妈”,又被称呼为“爹娘”?2原作者 | 郑子宁
摘编 | 徐悦东
《中国话》,郑子宁著,后浪丨九州出版社2021年1月版
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全世界的语言中“妈妈”都是mama,因为这是人类婴儿最初能发出的声音 。当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发出ma的时候,他最亲近的人,喜出望外的母亲激动地把这个声音当作婴儿呼唤自己,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全世界的人类语言就把ma当成“妈妈”的称呼了 。这个说法听上去很有道理,普通话中的“妈妈”自不必多说,英语虽然书面上写mother,但口语也是mum 。
可惜的是,这个说法至少在中国并不灵验 。
凡是看过清宫剧的人都会对皇子称呼皇帝的叫法印象深刻——“皇阿玛”,这是一个经典的编剧背离现实的案例 。在清朝的满文书面记载中,对父皇一律称Han Ama,也就是“汗阿玛”,如果写汉文的话则是“皇父”或者“皇考” 。“皇阿玛”不说绝对没有,至少也是难得一见的 。Ama在这里指的是父亲,显然ma就不可能指妈了 。在满文中,妈有eniye、eme、aja三个说法,第一个最常见,也就是清宫戏中常见的“额娘” 。今天在东北一些早就不说满语的满族家庭里,还把爸爸和妈妈称作“玛”和“讷”——和传说中全世界都把妈叫ma可不一样 。
人从出生到死亡,互动最多的就是亲人 。因此,亲属称呼往往是一种语言最稳定的词汇,甚至在常用语言发生转换后,家庭内部也经常使用原来的亲属词汇,就像部分东北满族家庭那样 。但与此同时,亲属称呼又会因为各种原因被替换,如在不少地方,传统上称呼父亲的“爹”就因为当代听起来比较土,被“爸”迅速替换 。
如果时光倒回1000多年前,情况或许正好相反,比较土气的“爸”会逐渐被流行的“爹”所替换 。
自远古传来的“爸妈”
自古以来,父亲在汉语书面语中一直写作“父” 。今天在普通话乃至多数汉语方言中,“父”读fu,不过在上古时期,“父”的读音却更近今天的“爸” 。这是一个从原始汉藏语时代传承下来的词,藏文中“父亲”称???(apha),缅文是??(apha) 。虽然汉语历史上语音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原本的“父”(音近ba)已经读成了fu,但是由于“父”使用频率非常高,在口语中保留了历史上的发音,因此才用另外一个汉字“爸”来表示这个古老的发音 。与之相类似的则是“母”在口语中说“妈” 。
这是个异常古老的称呼,甚至在汉藏语中的用场也绝不仅仅限于指父母 。藏文很多名词带有原来表示父母的后缀,如“太阳”叫????(nyi ma),“月亮”叫????(zla ba),效果近似汉语“太阳婆婆”“月亮公公” 。在丽江的纳西语里,太阳则也是“女性的”/?i33 me33/ 。本就有自然性别的动物更是要带词缀,公猪要带表示“男性的词缀”称为/ bu21 phv?33/,丽江南边不远处的剑川的白族人则把公猪叫/te?21 po55/ 。在词语后缀中,剑川白语仍然保留了古老的“父”,尽管现今的剑川白语中称呼父亲已是/ɑ31 ti33/(阿爹) 。
汉语中其实也有些类似的例子 。普通话里有尾巴、哑巴、乡巴佬、结巴,而在山东、东北等地的方言里,还有呆巴、瘸巴、瞎巴、瘫巴、力巴(外行)、齁巴、抠巴、脚丫巴之类的词 。不过这些词长久以来都是口语的说法,难登大雅之堂,在书面上出现得也晚,然而有理由相信,这样的词缀在口语里已有很长的历史 。
如果穿越回宋代的中国,当时的语言情况会和现代大不一样 。今天中国西南地区的汉语普遍比较好懂,但是宋朝的蜀地情况则大不相同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时的蜀语和蜀道相比也不遑多让,素有极难解的声名,与中原的开封、洛阳一带的语音大不一样,蜀人甚至把中原一带的语音称作“虏语” 。
遗憾的是,这种蜀语已经随着元朝四川人口的剧烈变动灰飞烟灭,今天的四川方言和宋朝的蜀语传承关系很弱,而主要是明朝进入四川的汉语的后裔 。
今天我们对宋朝蜀语的了解主要来自同时期的人 。根据南宋苏州人范成大的记录,他当时路过了嘉州(今四川乐山)的一个渡口,渡口叫作“王波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