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仁薯莨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叫修仁薯莨

修仁薯莨是什么东西1

修仁薯莨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叫修仁薯莨

文章插图
修仁薯莨是一种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薯蓣科、薯蓣属植物 。块茎可提制栲胶,或用作染丝绸、棉布、鱼网;也可作酿酒的原料 。与荔浦芋头虽形似,但完全不同 。芋头属于天南星目、天南星科、芋属 。
荔浦芋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2以前为“酱肉蒸芋头”这道菜写过一篇文章 。时隔两年多,又想为芋头写点什么了,但这次还想借用上一次的开篇,就是说,先来讲个故事 。
阿姐家的啰啰老了 。阿姐说,它有可能得了阿兹海默 。
啰啰是只出生没多久就被收养的猫 。阿姐最近经常谈起它,她说,现在啰啰总是无缘无故地慌张惶恐,就好像眼前熟悉的环境对他来说忽然失去了意义——他的小脑袋里只保留着关于这些环境的“过去”,所以现在总会听到他的叫声里带着点伤心,就好像在说,怎么都不一样了?
那怎么办呢,我问 。
就只能尽量回应他啊 。让他知道我一直在,知道自己的恐慌能随时得到回应,这样的话,至少他能找到一点不会变化的东西,于是就有了安全感 。
“原来猫和人的相似度,还真是……挺高的呢 。”
2018年3月,曾经这样感慨过 。
时间过得很快 。啰啰已经在2019年离开了这个世界 。回归喵星,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 。而他的人类伙伴们——阿姐也好,我也好,仍然必须每天胼手砥足地为自己赚面包,默默做好身边每一件事 。每当命运用超越人力的方式强加某条路给我们时,我们也早已学会不将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愤怒、质疑、不甘心和难过上 。唯一能做的,是谦卑地接受现实 。
我是一个善于管理情绪的人 。战士一样的骄傲和尊严,是我一直所崇尚的 。所以早就习惯了将各种负面情绪直接打包藏好,而不是反复玩味、自怨自艾 。
为了催化这样的自我掩饰,食物就成了最好的缓冲剂 。总有人对我说:阿欣,你把×××写得真香,看着就馋,比真的吃过了都好 。
对这样的评价,我的回应是露齿一笑——用饱蘸情感的笔墨写出的文字,温度总是不一样的 。何况美食人人爱,总会有共鸣 。
可以写的东西多着呢 。有时是一道新学的菜,或者新扒来的方子,因为传授者的缘故而有了特殊的意义;有时是回忆中的某个味道,在不经意间触到了心弦;有时是忽然想吃的什么东西,一边写,一边自问自答地寻找想起它的原因;有时是关联到日常生活记录的家常饮食,一炊一馔里有平凡小人物的欢喜……
只有一样是极少写的 。就是像芋头这种几乎是天天相伴,日日不离的食物 。
是真的特别爱吃芋头——这里说的芋头,是荔浦芋头,别称槟榔芋,广西产的那种 。对,就是《宰相刘罗锅》里和修仁薯莨一起被网民玩了好多年的梗 。
是这个没错了(图片来源:网络)
荔浦芋头个头挺大,芋肉密布着赭红色的花纹,和当地常见的槟榔类似,所以别称槟榔芋 。这家伙密度比普通的小芋头(我习惯叫芋艿)大,蒸出来的口感是粉糯粉糯的,再蒸久些则松松的,像南方喜欢吃的米糕 。最迷人的是味道,有种类似松木却又温婉得多的香气 。
记得我小时,“香芋味”这个口味刚刚被频繁应用在冰淇淋、糕点、甜品等领域时,大家都抵抗不了那种异香 。后来才知道它模拟的其实就是荔浦芋头,只是夸张了些 。“香芋色”(淡紫色)也是 。蒸过的荔浦芋头确实微微泛出紫色,但绝对到不了香芋色的程度 。和香气一样,紫也紫得温婉淡雅 。
“温婉”这个词接连被使用,但其实它并不符合荔浦芋头在我心里的整体印象 。
牛奶、芋头和日常穿搭
用现在的行话说,荔浦芋头的应用场景非常广 。尽管最早我只知道把它蒸一蒸,然后切成块,和水果、坚果一起拌在酸奶里,并且觉得这样的早餐简单清爽;但后来发现切成大块的芋头放在牛奶里煮到酥糯,是另一种娇滴滴的吃法 。喜欢的话还可以在牛奶里放姜,放果酱,放肉豆蔻和肉桂,放红茶茶包或者抹茶粉,等等 。也说不清究竟是牛奶还是芋头,有这样一副百无禁忌的好脾气 。
用牛奶“冷泡”芋头、坚果和水果,照样好吃
是真的百无禁忌,因为除了做甜品,做成咸食的芋头也一样好吃 。比较容易推广的做法是做炖菜:红烧肉、黄焖鸡,切点荔浦芋头一起炖进去,肉倒未必能沾到芋头的清气,但被肉汁(特别是其中的油脂)滋润过的芋头,那口感有多细糯酥软,那味道有多华美绮丽,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