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宣苦读成才感悟 刘宣苦读成才 刘宣个人简历

大家都听说过“扇枕温席”的故事,故事主角就是东汉孝子黄香,他少年成才,九岁就闻名天下 。他不仅是是个孝子和神童,更难得可贵的是,他长大后还是以后精勤谋政的贤臣,为官期间,廉洁奉公,爱惜民力,是不折不扣的清官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还不如他“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曾孙子黄盖有名气 。
家风淳朴,少年丧母: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黄香出生在江夏安陆(今云梦),祖上曾经是汉宣帝时的丞相黄霸,到了父亲黄况这一代,虽然家途中落 。但还是在东汉初年,黄况被举为孝廉 。父亲在为官期间,清正廉洁,因此虽然是官吏家庭,但家境并不好 。
黄香从记事起,就体贴父母,力所能及的帮父母操持家务 。九岁的时候,不幸父母病逝,他悲伤欲绝,因为太过于思念母亲,导致神志模糊,面容憔悴,几乎随母亲而去 。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孝敬,夏天,酷暑难当,他便将枕席扇凉,再请父亲安歇;冬天,天寒地冻,他便钻进被窝里,以自己的体温去温暖冰冷的被褥,直至被褥暖和了,再请父亲入睡 。这就是“扇枕温席”的故事 。

刘宣苦读成才感悟 刘宣苦读成才 刘宣个人简历

文章插图
我们从“扇枕温席”来初步了解黄香,不得不承认,家风这个东西,真的能传承下来,从祖先到父亲再到黄香,淳朴的家风,给了黄香以内核 。
少年成名,不卑不亢:黄香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十二岁的时候就被乡亲们称赞不已 。名声之大,传到了江夏太守刘护耳中,把黄香召集过去,黄香虽然年少,但面对太守却表现的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尤其对孝德的解读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让刘太守很是赞叹 。被刘太守收为门下弟子,并向当朝皇帝汉章帝刘炟举荐 。
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 。
汉章帝很重视人才,听闻黄香德才兼备,就赐给黄香《淮南子》和《孟子》两套书籍 。并把黄香召进皇宫,亲自面试,黄香风姿卓雅,才学出众,令汉章帝很是喜欢,授予他郎中之职,入尚书台(为皇帝起草和保管文书档案的机构)做助理职务 。
汉章帝很注重对黄香的培养,在元和六年(公元85年)将黄香送入东观(皇家文史馆)进修 。
帝诏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
在东观,黄香大开眼界,读到了以前许多无法读到的书,他如饥似渴的不断学习专研,个中典籍,使他的学识更加渊博,进修完毕后黄香知古今、通历法、晓天文、明地理、善音律,而且懂阴阳五行、精《周易》八卦 。此时黄香已经名满天下,京师都知道“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
黄香经过深造,更加感激汉章帝的知遇之恩,但更加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 。母亲病逝后,只留父亲一人,每每想到父亲独居一人,黄香就潸然泪下 。于是向皇帝告假还乡,照顾父亲 。汉章帝理解他的孝心,就放他回家 。
但没多久,汉章帝就把黄香召集还京,正值千乘王刘伉举行加冠典礼,汉章帝特意让黄香参加这个典礼,并对在场的诸王说:“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诸王莫不用敬仰的眼光看待黄香 。典礼完毕后,汉章帝与黄香在安福殿讨论朝政,黄香对朝政得失,做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方案 。汉章帝很是高兴,鼓励他多为朝廷贡献良策,并赏钱三万,赐黄白两色织工精细的葛布各一端 。
少年黄香无论是面对太守还是皇帝,都表现的很是彬彬有礼,贫困的家庭并没有给他带来自卑之感,物质上的匮乏,造就了他精神上的强大 。
知遇之恩,死而后已: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驾崩,他的第四子刘肇继位,是为汉和帝 。汉和帝继承了汉章帝对黄香的信任,永元四年(公元92年),黄香晋升为尚书左丞(主管吏民奏章的官员) 。当时黄香任期已满,按照规定应该调出尚书台,但汉和帝太依靠黄香了,如果他调走了,皇帝就少了一个参谋,于是就继续留黄香担任尚书左丞,并增加他的俸禄,并增加他的俸禄,要他安心尚书台的工作 。永元六年(公元94年),汉和帝晋升黄香为尚书令(尚书台的最高长官) 。
黄香因为操劳过度,导致疾病缠身,汉和帝对他十分关心,因此招来了一些的嫉妒,讥讽黄香“宠遇甚盛,过于幸运” 。虽然当上了尚书令,但尚书台只是一个办事机构,汉和帝为了黄香的前程,决定把黄香外放到地方去建功立业 。准备升迁他为东郡太守,但黄香却拒绝了这一任命,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足以担任封疆大吏,还是留在皇帝身边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