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退隐是惹了祸,到底惹了什么样的祸才到隐退的地步

张良为什么选择退隐?大家都说,这是因为刘邦忌惮功臣,杀戮功臣 。张良怕召开杀身之祸,所以才会退隐 。
那么,张良的杀身之祸,会从哪里来呢?
(张良画像)
刘邦确实杀了不少功臣,但是也有很多功臣他没有杀?曹参、周勃、灌婴这些人,都是手握重兵的,不过他们与韩信、彭越、英布等不一样,没有想过造反,也没有这方面的表现,所以刘邦没有忌惮过他们,还让他们当高官 。
萧何、陈平虽然不带兵,但是位高权重 。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一直对刘邦忠心耿耿,刘邦也没有想过要忌惮他们,杀他们 。
张良既不带兵,也没有想过造反,他就应该和萧何、曹参等人一样,不被刘邦忌惮了 。那他还怕什么?
我仔细审读了相关史料,我发现,刘邦真的对张良有忌惮之心 。张良真的惹了一些祸 。
刘邦有两个谋士:张良、陈平,很明显,刘邦对陈平的亲近度,远远高过张良,带着陈平随军打仗的时间,远远比张良多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注意到几个细节 。
第一,张良曾经给诸侯王韩王成当丞相,虽然韩王信当韩王以后,张良基本上就跟着刘邦,没再回韩国了 。但是,张良从出道开始,就对自己的故国韩国倾注了很大的热情,包括砸秦始皇,都是这样的表现 。所以,就算后来韩王信造反,与张良没有任何一点关系,刘邦依然害怕张良情系故国,所以对张良有些提防和忌惮 。
第二,在对待另一个功臣韩信的问题上,张良始终一言不发 。体现有四点:
一是最初韩信攻占齐地以后,请求刘邦立他为齐王 。刘邦很生气,想拒绝 。当时张良、陈平都在刘邦身边,可为刘邦出主意,让刘邦答应下来的人是陈平,张良没有说过任何话 。
(韩信画像)
二是韩信当楚王的时候,有反相,当时刘邦想发兵攻打韩信,还是陈平给刘邦出主意,让他以游云梦泽的名义,召韩信开会,结果活捉韩信,把韩信押解到京城,降为淮阴侯,软禁起来 。在这件事上,张良依然一语不发 。
三是当韩信在京城被软禁期间,张良曾经与韩信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 。这件事,并不是刘邦的命令,而是张良自觉的行为 。当韩信被刘邦严重猜忌的时候,张良依然没有避嫌离开 。
四是同样是汉初三杰的萧何,最后与吕后一起,设计杀了韩信,有效地避免了刘邦的猜忌 。但是张良没有这样做 。
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刘邦对张良与韩信的关系,始终是很猜忌的 。他肯定会觉得,若是汉初三杰的韩信与张良联合造反,那基本上就是他的末日了 。
第三,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张良的做法让刘邦很不满 。
(刘盈影视形象)
刘邦一直打算废除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为太子 。但是,张良却暗中给吕后与刘盈出主意,让刘盈把商山四皓请到身边来助阵 。刘邦因为看见商山四皓都在刘盈身边,万不得已,只得放弃废刘盈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想法 。
张良做的这件事,完全是与刘邦背道而驰的,而且这是明显的交通“太子党”的嫌疑 。若是刘邦知道了,肯定会惩罚他的 。
由此可见,张良退隐,有他性格的原因,但是他明白他确实惹了祸,被刘邦忌惮,所以,退隐也是万不得已的选择 。


【张良退隐是惹了祸,到底惹了什么样的祸才到隐退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