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顺治皇帝是否在五台山出家?

三个当事人——福临、孝庄与多尔衮
福临 , 生于清崇德三年正月(1638年3月) , 乃清太宗皇太极之第九子 , 也是清朝入主中原、君临全国的第一代皇帝 。值崇德八年(1638年)皇太极突然病死 , 引发了一场皇位的激烈争夺 。经过相互权衡与妥协后 , 才由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 , 并由他的两位叔父济尔哈朗与多尔衮辅政 。1644年9月福临进入北京 , 改元顺治 , 然朝政仍由多尔衮把持 。多尔衮居功自傲 , 独断专横 , 根本不把顺治放在眼中 。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 , 翌年顺治始亲政 , 不久 , 即以多尔衮擅权作威 , 谋逆篡位等罪名 , 将之削爵夺封 。
孝庄文皇后 , 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1613年3月) , 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1688年1月) , 蒙古科尔沁人 , 博尔济特氏 。天命十年(1625年)嫁于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 , 封永宁宫庄妃 。其子福临即位后 , 尊为皇太后 , 其孙玄烨嗣位 , 又尊为太皇太后 , 因是皇太极之妃 , 而皇太极之谥号乃“文皇帝” , 加之其子、孙又都是皇帝 , 因由妃称后 , 谥“孝庄文皇后” 。她天质姿丽 , 聪明能干 , 且有谋略 。其一生经历了清初三朝更替 。在皇太极时期就“赞助内政 , 越既有年” 。
网络配图
“孝庄下嫁”说的由来及其论争
关于孝庄太后下嫁其小叔多尔衮的传说 , 在《清朝野史大观》、《清史演义》及《清宫轶闻》、《多尔衮轶事》中 , 多有记载 , 且绘声绘色 , 十分具体 。但这些文人骚客的描写 , 与信史相证 , 常破绽百出 , 多不足为据 。此事最早引起史家关注的文字是张煌言的《建夷宫词》十首 , 其中有一首说:“上寿觞为合卺尊 , 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日新仪注 , 大礼恭逢太后婚” 。张煌言此词写于顺治七年 , 以当时人写当时事 , 似有所据 。何况多尔衮恰于顺治五年已被称“皇父摄政王” , 慈宁宫又是孝庄太后的寝宫 。词中说的慈宁宫里张灯结彩 , 喜气盈盈地举行太后婚礼 , 显然是指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事 。
还有其他一些论据:其一 , 多尔衮被尊为“皇父摄政王” , 由“叔父”改称为“父” , 显然与母后下嫁有关;其二 , 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 , 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有“自称皇父摄政王” , “又亲到皇宫内院” , 岂非暗指多尔衮迫使太后与之为婚;其三 , 孝庄遗嘱康熙不要将其与皇太极合葬 , 是否因有再嫁多尔衮的难言之隐;其四 , 满族作为北方少数民族 , 素有兄终弟及、弟娶兄妇之旧俗 , 即使有下嫁事 , 亦不违伦理道德 。
针对“孝庄太后下嫁”说的根据 , 孟森撰有《太后下嫁考实》 , 予以一一驳难 。孟森认为张煌言是故明之臣 , 对清朝怀有敌意 , 所作诗句难免有诽谤之词 , 况且“诗之为物 , 尤可兴到挥洒 , 不负传言之责” 。再者 , 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 寓有古代国君称老臣为“仲父、尚父”之意 , 此亦不足为据;至于所谓“到皇宫内院” , 疑多尔衮另有乱宫之举 , 不见得专指孝庄太后;此外 , 孝庄之不愿与皇太极合葬 , 乃因昭陵已葬有皇太极之孝端皇后 , 第二皇后不与夫君葬 , 这在古代与此后都不乏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