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顺治皇帝是否在五台山出家?( 二 )


孟先生还认为既然“皇父摄政王”之称是公开之事实 , 倘若有“太后下嫁”事为何不见于清代官书档案?与孟森的看法相同 , 著名清史学者郑天挺教授也曾撰有《多尔衮称皇父之臆测》一文 , 提出“多尔衮以亲王摄政称皇父……疑皇父之称与‘叔父摄政王’、‘叔王’同为清初亲贵之爵秩 , 而非伦常之通称” , 似与下嫁事无关 。总之 , 孟森等认为 , 不能只凭张煌言的诗 , 以孤证论定有“太后下嫁”一事 。
网络配图
“顺治出家”事出有因 , 查无实据
关于“顺治出家”之说 , 最早见之于清初有“诗史”之称的吴梅村之《清凉寺赞佛诗》 , 此诗共四首 , 长达一百余句 。一些文人学者在疏证诠释该诗时 , 认为诗句虽多迷离恍惚诡谲 , 却明显是影射“顺治出家”之事 , 如诗句中说:“王母携双成 , 绿盖云中来”;“可怜千里草 , 萎落无颜色” , 句中的“千里草”为董;“双成”乃用《汉武帝内传》王母侍女董双成的故事 。都是影射顺治之董爱妃;另诗中的“晚抱甘泉病 , 遽下轮台悔” , 是指顺治下罪己诏;而“房星竟未动 , 天降白玉棺” , 是暗喻顺治未死;还有“戒言秣我马 , 遨游凌八极”;“八极何茫茫 , 曰往清凉山” , 是说顺治逊位出宫云游至五台山为僧 。
顺治出家的传说 , 事出有因 , 正如史学大师陈垣先生所说:“彼据《清凉山赞佛诗》等模糊影响之词 , 谓顺治果已出家固非 , 然谓绝无其事者亦未为的论 。”陈垣老还曾撰有专文 , 说明“顺治出家之说 , 不尽无稽 , 不过出家未遂而已 。”据有关佛教典籍 , 如《憨璞语录》、《续指月录·玉林传》及《玉林年谱》、《北游集》等书记载 , 从顺治十四年起 , 他与当时南北名僧木陈、玉林、憨璞聪、溪森等都有密切交往 , 顺治曾封玉林为“国师” , 并请玉林为自己取法名“行痴” , 号“痴道人” , 且执弟子礼 。
他还请茆溪森为自己化度剃发 , 《续指月录》曰:“玉林到京 , 闻森首座为上净发 , 即命众聚薪烧森 。上闻 , 遂许蓄发乃此” , 说明顺治本已决心出家 , 经劝阻方罢(见陈垣《汤若望与木陈》载《陈垣集》 。吴梅村的《清凉山赞佛诗》与各种野史、演义中关于顺治出家的传说 , 似乎都是缘于顺治好佛的事实 。
截至目前清史学界有关顺治的研究成果 , 较为一致的看法也都是认为顺治晚年确信佛、好佛 , 也有出家之念 , 但终未成为事实 。
网络配图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 ,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各朝各代都有不少演义和传说 , 而关于清代宫廷的传说尤多 , 原因何在?我想主要是:其一 , 清朝乃由满族居统治地位 , 满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 , 有着不同于汉族的各种社会习俗 , 人们从有趣与好奇心理出发 , 编撰各种引人入胜的传说;其二 , 在明清易代之际及辛亥革命时期 , 一方面由于“华夷之辨”的观念支配 , 另方面出于反满、排满的政治斗争需要 , 多有敌视与鄙弃满族的心理 , 出于宣传需要 , 人们编撰了各种带有丑化和夸大其词的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