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大军灭亡北宋后,宋高宗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南宋政权的?( 三 )


两宋交替之时的“建炎南渡”和“苗刘兵变”,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面积最小的中原王朝的两扇历史大门,也决定了此后南宋朝廷的政治走向 。而这两个事件,和以后南宋的政治体制安排,都鲜明地打上了赵构这个长期养于深宫、不食人间烟火的“皇族子弟”的性格烙印 。他胆小如鼠,闻金军而丧胆,竟然在狼狈逃窜中受到强烈惊吓而失去了性能力;他不忠不孝,按照当时的宋朝实力和军事部署,他本有机会挥师北上,解救其受尽屈辱的父兄和家人,但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而不顾宗泽二十四道北上奏章,穷其任内,始终没有“一雪国耻”的主观意愿;他残忍好杀,北宋一朝“不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人”的“誓约”在他即位不久就被打破,陈东与欧阳澈的被杀,在某种意义比岳飞被杀更加严重地破坏了南宋的政治生态;他自私自利,不能在国家大局上思考问题,苗、刘之变是构成赵构最终收缴兵权、向金人妥协求和的一个因素 。赵构本来就惧怕地方武力和将领拥兵坐大,这次的政变更成了赵构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也加强了他的这个方面的心理,使赵构终其一生都不再信任武将,且频繁调度将领,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目的,从而使南宋重文轻武的情形加剧 。甚至因为苗傅拿徽钦二帝仍在北方来质疑赵构皇位的正统性,并以此为主要理由要求赵构退位,更加深了赵构对此事的耿耿于怀,对于他往后排斥北伐、倾向与女真和议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岳飞等主战派将领“收复河山,迎回二帝”的口号使得赵构对其更加心存芥蒂,加上岳飞本人不合时宜地多次提到立嗣之事,使得君臣之间产生嫌隙,这也是日后岳飞被杀、主战派失势的重要原因 。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南宋开国之君赵构这样的性格特征,使得南宋一朝,成为中原王朝历史上最孱弱、最无能、最悲怆的朝代 。高宗赵构南逃于海上后开国于绍兴,其后人亦逃于海上而亡于崖山,其惨亡之史,实可为今人之深鉴 。虽然有关“泥马渡康王”的“段子”可能为民众杜撰之作,然以今人之眼光论之,民间之传说或野史之杜撰,既不会是空穴来风,亦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心之向背、历史之褒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