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益脾和胃 山药健脾补虚

山药健脾补虚1

茯苓益脾和胃 山药健脾补虚

文章插图
山药味甘,性温,入肺,脾,肾经,含皂苷,黏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和游离氨基酸,止杈素,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等 。
药理作用: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 。
临床应用:主要用作滋养补益药 。
1.脾肾虚证:如饮食减少,体倦神疲,配白术,莲子,党参等;如有遗精,盗汗等症,配熟地黄,山茱萸等 。
2.脾虚泄泻:如大便稀薄如水样,含有不消化食物,可重用山药,每日60克,煎水代茶 。
注意:有实邪者忌用(如炎症,腹泻) 。
茯苓益脾和胃2茯苓入心,脾,肺经,菌核含β-茯苓聚糖,乙酰苓酸,茯苓酸,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 。
药理作用: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益寿延年 。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痰饮咳逆,惊悸健忘 。
健脾化湿: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上腹胀满,食欲缺乏和脾虚泄泻等,适当配以健脾理气药 。
甘草补脾益气3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经,含三萜皂苷,另含多种黄酮成分,葡萄糖,甘露醇,苹果酸,天冬酰胺等 。
药理 作用: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解止痛 。
临床应有:主要作为缓和及调补要药,凡需缓和药性以及兼顾中气时,均可用甘草 。
1.调和药性:在复方中作为佐,使药使用,以缓和药物作用的猛烈和刺激性;配热药能缓其热;配寒药能缓其寒 。
2.健脾益气:凡脾虚便溏,胃虚口渴,肺虚咳嗽时,常在补益剂中配灸甘草 。取其甘温,健脾益气,再配其他补益药物,健脾而养心,益气而补血 。
白术补脾健胃4白术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并含有维生素A 。
药理作用:补脾健胃,养生抗衰,固表止汗,燥湿利水 。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弱,风寒湿痹,宿食不消等病症 。
1.脾虚泄泻:如慢性消化不良,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配以木香,砂仁,枳实 。
2.脾虚水肿:如肾性水肿,营养性水肿和妊娠水肿等,配以利水渗湿药同用 。
3.脾虚自汗:特别是小儿病后食欲缺乏,体弱自汗,可与山药,糯稻根,芡实等配伍 。
注意:阴虚燥湿,气滞胀闷者忌服 。
山楂健脾和胃5山楂入脾,胃,肝经,山楂果实在中含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黄酮类,内酯,糖类与苷类 。
药理作用:健脾和胃,消积食,散瘀血,驱绦虫 。
临床应用:
1.消化不良:对消除油腻,食积尤为适用,对小儿伤乳之消化不良,食欲缺乏有效,常配山药,青皮,神曲,竹茹等同服 。
2.急性细菌性痢疾或慢性结肠炎:取其有抗痢疾菌,和收敛止泻作用,常配煨肉蔻,炒扁豆,煨木香等 。
注意:胃酸过多,有吞酸,吐酸者慎用山楂,胃溃疡者也应慎用 。
薏苡仁健脾补肺6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肾经,含脂肪油,薏苡素,甾醇,氨基酸,维生素B1,以及微量元素锰,铣,铜等 。
药理作用:健脾补肺,清热湿 。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泄泻,湿痹,筋脉拘挛,水肿 。
健脾止泻: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治疗脚气病和脾虚泄泻 。
注意:津液不足及孕妇忌用 。
党参补脾养胃7党参味甘,性平,入手,足太阴经,含皂苷,微量生物碱,蔗糖,葡萄糖,菊糖,淀粉,黏液质,及树脂等 。
药理作用: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健脾气而不燥,滋胃阴而不腻,润肺而不犯寒冷,养血而不偏滋腻 。
临床应用: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等症 。
1.各种原因引起的衰弱症:特别是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气下陷,自汗等病症,配伍白术,茯苓,山药,莲子等 。
2.缺铁,营养不良性贫血:尤其是由于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所致的贫血,党参有较好的补血作用 。
注意:气滞和火盛者慎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
【茯苓益脾和胃 山药健脾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