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怎么成为暴君的?没有秦始皇就没有现在的中国

秦始皇真的是一位暴君吗?
提及秦始皇,有人立马就能联想到诸多关于他的词汇,比如荆轲刺秦王、焚书坑儒、寻找长生不老药,就连孟姜女哭长城,多多少少都跟秦始皇有些关系,归纳起来,秦始皇几乎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暴虐成性 。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个暴君?
【秦始皇是怎么成为暴君的?没有秦始皇就没有现在的中国】在历史记载中,秦始皇并非如此,相较于后世诸多仁义之君,这位千古一帝的行事做派有时反而更明理、更仁慈、更英明!
秦始皇的在实行统一六国的战争中,死伤的人数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是实行怀柔政策,能以和平方式解决的地方几乎没有动兵 。而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后,并没有按等级来划分公民,根据秦朝法律,天下之人一视同仁,一律平等 。而且,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并未杀掉六国君王,而是将他们带到首都咸阳软禁起来,留他们一条活路 。
第一、“焚书坑儒”得说法有误 。
说秦始皇暴虐,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因为他“焚书坑儒”,烧毁儒学经典,杀死众多读书人 。然而这一故事并非是事实!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完善国家政治体制,采用李斯为首的法家作为治国理念,改分封制为郡县制 。这一改革遭到了当时儒生和游士的反对,特别是以淳于越为首的儒家学派,更倾向于之前周王朝一直沿用的分封制,并上疏秦始皇效行前朝之法 。
然而秦始皇未采纳,他更为支持李斯废分封设郡县的主张,一些儒生看不过去,就引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反对改革,搞得秦始皇大怒,于是下令焚烧儒家典籍,包括《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当时公子扶苏与丞相王琯也极其反对嬴政的做法,并建议以孔子的儒家学派来治理国家,秦始皇不听,为了打压儒生,甚至还下令坑杀了许多读书人 。
应该说,上面这一故事与史实只有一半相符,下令焚烧儒家典籍确有其事,但嬴政并没有“坑儒”,而是“坑术士”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并未记录“坑儒”这一说法 。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晚年痴迷于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任用卢生和侯生,让他们帮助始皇求取仙药,二人自知求取仙药不可能,于是带着巨资离开了京城,跑了,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把京城所有的术士都抓来,一并活埋 。
另外,故事中把“读书人”等同于“儒学学子”的概念也是错误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华大地仍然是百家争鸣,当时的读书人有很多流派,如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这些流派的支持者都是学富五车的读书人,儒学者,只是其中一个流派的读书人,不能代表所有读书人 。
第二、善待功臣,并未滥杀无辜!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对待功臣还是不错的 。比如丞相王琯,此人从吕不韦后开始继任,担任丞相20年 。王琯曾是主张分封制的领头人,和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思想截然相反,君臣之间在政治主张上多次不合,然而,嬴政并没有因此对他进行任何处罚,只不过烧了一些书,以此警戒那些意见不统一的人 。
秦始皇还真可以称作是“胸襟广阔”,最起码,秦始皇做到了广纳谏言,敢于接受不同意见,对待大臣也足够宽容 。
李信,秦始皇身边的一位将军,曾夸下海口,扬言两三个月就能拿下楚国,结果被楚国名将项燕打得大败而归 。后来秦始皇重新起用老将王翦,再次攻打楚国,不过,他仍然将李信放在副帅的位职上,这种做法是对臣下多么大的一种信任,非暴君所能具备的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