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怎么成为暴君的?没有秦始皇就没有现在的中国( 二 )


再来说一说王翦,此人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秦始皇的左右手,在秦灭六国的统一大业中,除了韩国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可以说,王翦父子为中华的统一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功劳之大简直可以与汉初的韩信相提并论 。秦王朝建立以后,秦始皇一直对他们父子关爱有加,王翦也得以安享晚年 。
反观另一位皇帝刘邦,他对臣下的做法正好相反 。
江山一得,功臣即落,韩信就是最好的反面例子 。想当初,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帮助刘邦拿下三秦,入关中,水淹大梁,一并收复赵、代、齐三国,功劳之大,千古未有 。然而,在他帮助刘邦除掉项羽之后,刘邦立马翻脸,设计将韩信抓捕,押往京城,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真是应了那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
除了刘邦,还有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在灭了吴国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杀掉与自己的患难与共的大臣文种 。另一位大臣范蠡,因为提前预知到勾践是一位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的君主,于是早先远离了勾践,逃过一劫 。
然而,当下人在评论刘邦和勾践之时,更多是看他们卓越的政治才能、坚韧的毅力以及契而不舍的精神,却不想,在心怀和胸襟上,他们远不如秦始皇那般开明 。
第三、统一六国,从未有过大屠杀!
秦始皇的在实行统一六国的战争中,死伤的人数其实并不多 。更多的是实行怀柔政策,能以和平方式解决的地方几乎没有动兵,齐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另外,秦始皇还具有一般人不具备的宽容之心,虚怀若谷,这方面最有代表的例子就是燕国之战 。
在收复燕国之前,燕国太子丹曾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始皇,而后以失败告终 。后来秦始皇打下燕国,并没有因仇怨拿燕国人开罪,在消灭了燕国政治集团之后,秦始皇对燕国老百姓施予怀柔政策,以安抚百姓 。试想,若嬴政是位暴君,受到刺客行刺这般奇耻大辱,恐怕屠城一举再所难免了吧 。
被后世称为西楚霸王的项羽,也是个心胸狭窄之人,在秦末汉初,项羽带领40万大军攻入秦王朝首都咸阳,对整个咸阳实行屠城,一把火烧掉了阿房宫,熊熊大火整整烧了三个月 。不过,项羽在后世的名声还不错,时人对项羽还多有赞赏,并根据他的历史编撰了经典京剧曲目《霸王别姬》,以及昆曲《千金记》等等,把项羽塑造成了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英雄,而对其火烧阿房宫一事却视而不见 。
论起屠城,唐代末期的黄巢起义可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屠城之最”了 。公元879年3月,黄巢攻占福州,同年9月,领军进攻南方重镇广州 。攻陷广州后,黄巢在城内屠杀各国商人12万人,把曾经是海外贸易中心的广州几乎一举荡平 。
而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后,并没有按等级来划分公民,根据秦朝法律,天下之人一视同仁,一律平等 。而且,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并未杀掉六国君王,而是将他们带到首都咸阳软禁起来,留他们一条活路 。这一举动,是后世很多贤明的皇帝都不曾做到的 。
第四、秦始皇为何被贴上“暴君”标签?
可怜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经历了两千多年,还是摆脱不掉“暴君”的烙印,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和民间形象中,秦始皇多为反面人物,实在不公道 。
究其原因,应是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造成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已经让老百姓种习惯并形成一种固定思维,天下本就该是四分五裂的,统一恰恰是不正常的 。
每个人对自己的一方土地都存有感情,而对于天下大统是没有迫切愿望的,相反,“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是成为“侵略”的代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