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腐败之谜:因为他们没有民族团结意识

清朝中后期的中国情况大家都知道 , 由于慈禧的垂帘听政 , 政府的腐败导致清朝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但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略了 , 那就是清政府内部官员之间勾心斗角 , 没有忧患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 。
网络配图

其实甲午海战的失败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清朝那些庸臣的勾心斗角 。回顾甲午海战 , 仔细的分析 , 便容易知道它的失败跟四个人脱不了干系 , 也可以说 , 中国百年耻辱皆因这四人引起 。
第一当属翁同龢 。翁同龢与李鸿章结下了梁子 , 因为他的兄长翁同书 。其兄在安徽当巡抚时犯了失守封疆之罪 , 被李鸿章弹劾 , 后来被发配新疆 , 其父知道后被气死了 , 因此 , 翁同龢对李鸿章怀恨在心 。因为翁同龢掌管军机处 , 后来对李鸿章的北洋水师进行报复 。
他一面支持与日本一战 , 一面却削弱李鸿章跟他的北洋水师 。朝廷每年的400万两用来购买船子跟枪炮的都被他克扣、停发 。这样导致水师的的军备老化 , 全军覆没 , 将近两万的水军葬身海底 。这个第一当之无愧 。
网络配图

第二个是张仲炘 。他在甲午战争也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 , 本来说大敌当前 , 应该同仇敌忾 , 然而他却非当没有如此 , 在北洋水师与日舰开战的时候 , 他直接将李鸿章给告了 , 并且说起私通日本 , 一度将李鸿章往死里陷害 。直到现在 , 很多人都还在怀疑这个人是不是个日本间隙 , 这样的做法 , 是相当的不明智的 。说他是亡国罪臣一点也不为过 。
第三个是张謇 。名噪一时的新科状元张謇 , 由于历史渊源和政见相近 , 很快就成为“清流”的佼佼者 , 是“翁门”弟子中的决策人物 。他给翁同龢出主意借日本人的手除掉李鸿章 , 削弱他的军事力量 。就在日舰进入渤海时 , 张謇等人又主张死守渤海湾 , 不让北洋水师出海迎战 , 最后让日舰直接打到了家门口 。正是由于张謇从中搅局 , 才加速了甲午海战的失败 。
网络配图

第四个李秉衡 。他也是清流派的人物 , 在甲午战争的期间 , 他是山东巡抚 。按理说他应该支持李鸿章作战 , 可是他处处跟李鸿章作对 , 北洋水师需要援助的时候 , 他却各种拒绝出兵 , 导致了北洋水师因为迟迟没有援助 , 而陷落了 。说他是晚清的罪臣一点都不为过 。
就这样 , 甲午战争在这四位的手里走向了失败 。也因为如此 , 中国国门被其他国家攻开 , 让他们轻而易举的来瓜分中国 , 造就了后面一系列的侵华战争 , 让中国留下了痛心疾首的百年耻辱 。如果清朝统治者及早发现这个问题 , 或许甲午海战就不会失败 , 其他国家就不敢侵略中国 , 就不会有中国的百年之耻 。
【清朝腐败之谜:因为他们没有民族团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