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拉多成年后能训练吗

《舞蹈风暴》第二季归来,“芭蕾皇后”谭元元压轴登场 。
她的足尖上缠绕着优雅,方寸中展现力与美的融合,举手投足间实力演绎“窒息的美” 。这位43岁的舞者,在旧金山芭蕾舞团担任了25年的首席舞者,这在舞团历史中没有一位首席舞者在舞台上坚持过这么久 。
谭元元是世界芭蕾舞台上的中国神话 。
这样的芭蕾表演,是许多舞蹈爱好者所心驰神往的 。每周节目一更新,迪迪都会把精彩片段转发到朋友圈 。她不仅喜欢看芭蕾表演,而且在大学毕业后认真学起芭蕾 。
小时候,报班学跳舞取决于爸妈的钱包;长大后,自己付得起学费,但报班前却揣着满腹顾虑:
“我奔三了,零基础,还能跳芭蕾吗?”
“我这样微胖身材的减肥困难户,芭蕾学校会收吗?”
“我腿短手短,跳芭蕾能好看不?”
芭蕾舞排练室的镜子前,照见的既有人们对芭蕾的误解,又有女性对身材的焦虑 。许多时候,不是中国人不会跳舞,而是中国人对身体的表达缺乏自信 。
“你这么胖,不是学跳舞的料”
跟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相似,国内许多兴趣爱好都藏着一套苛刻的“标准” 。对于中国学跳舞的少年来说,年纪轻轻就饱受“身材焦虑”的接连打击 。
看B站的芭蕾视频,弹幕里总有人根本不关心舞者跳得如何,要么不断赞美“腿好长好直”,要么丢下一句“身材不标准”就否定所有 。在部分观众眼中,所有的舞蹈比赛,不过是身材、颜值和劈叉幅度的综合比拼 。
许多专业舞蹈学校招生,会对学生外形特征提出苛刻的要求 。以北舞为例,招生第一关看的是“三长一小” 。“三长”指的是胳膊长、腿长、脖子长;“一小”指的是头小,也就是脸小 。芭蕾专业对腿长要求格外严格,要求考生的腿长至少比身长多12厘米 。据说,有经验的招生老师,从头到脚打量考生一眼,就能判断出对方是否跳舞的料 。
还没学会立足尖,孩子学舞的热情就可能被身材标准所打击 。/图虫创意
迪迪是一名活泼的西安姑娘 。她四岁那年,妈妈给她报班学芭蕾,一连练了7年 。
她说自己小时候“胖墩墩的,在芭蕾教室里站着就没别人好看” 。对照“理想身材”的标准,她的体型和柔软度都一般,基本功练习得异常痛苦 。
十多年过去了,她还记得一次拉腰造成的剧痛 。当时,她趴在地上,老师拉着她的胳膊往后折叠 。突然,她两眼一黑,听不到声音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慢慢恢复知觉,发现老师在给她揉腰 。
她回忆说:“至今都不知道那几秒还是十几秒发生了什么 。”
练舞室里的苦痛泪水,会不断消磨少年对跳舞的热爱 。
所谓“理想”,随时代变了又变
世界上本没有理想的舞者身材,直到Marie Camargo的出现 。18世纪中叶,巴黎舞者Marie Camargo第一个穿上没鞋跟芭蕾舞鞋,成功挑战高难度的跳跃动作 。为了和她配舞组队,新招的舞者必须和她身高身形相近 。久而久之,这位舞者的身材就成了早期芭蕾舞者的“理想身形”之一 。
国内司空见惯的舞者身材标准,更多是受到俄罗斯学派的影响 。除了身材比例要求外,“理想身材”的标准还包括体型偏瘦、肘关节小、脚背略高等 。脚趾前三个趾头最好长短一致,这样穿足尖鞋时才能贴合鞋型 。
严苛的身材标准曾让个别芭蕾舞者患上厌食症 。/《死都要瘦》
然而,追溯芭蕾舞用品的发展历史,现代足尖鞋的发明是为了让鞋贴合舞者的脚,而非要削足适履 。
安娜·巴甫洛娃是20世纪初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的台柱,也是现代足尖鞋的发明者之一 。她的脚天生拱得厉害,这使得她很难用脚尖保持平衡 。她别出心裁地在鞋底添加一块硬皮,来使舞鞋更好支撑双脚,从而克服足尖不稳定的问题 。这双加工过的舞鞋正是现代足尖鞋的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