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下一句)

行路难行路难下一句1

一 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下一句)

文章插图
行路难行路难下一句是多歧路,今安在?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宋词版《行路难》,辛弃疾别具一格之作,告诉你江湖险恶要多吃饭2古人曾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 。诚然,当我们对生活一腔热血之际,它总是会给我们当头棒喝,这就有了李白《行路难》中的慨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也有了苏轼《临江仙》中“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无可奈何 。
但是哪怕如此,还是有人依旧保持着一腔孤勇,任你风浪滔天,我自迎难而上,所以李白更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而苏轼也有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洒脱从容 。
而作为和苏轼齐名的宋词豪放一派代表人物的辛弃疾,自然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万丈豪情 。作为在大文人中并不多见的文武全才,他22岁就敢带着50多人偷袭敌营,从几万人中活捉叛将,这又是怎样的少年意气 。但就是这样的辛弃疾,在后来过得并不如意,或许他理想的生活是金戈铁马从金兵手中收复中原,当时的南宋朝廷软弱至极,又哪里会给他用武之地,所以辛弃疾的词作中不乏对于这样无奈愁苦情绪的表达 。
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首词,其中也是暗含这样的慨叹,举重如轻却能力透纸背,最后一句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堪称宋词版的《行路难》 。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辛弃疾这首大手笔之作 。
《鹧鸪天·送人》
南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
这首词是辛弃疾送别友人时所作,当时的离情再加上词人本身的仕途际遇,让他心有所感遂写下这首词 。
这首词前两句是对离别情景的描述同时也有对于友人的嘱咐 。《阳关三叠》都已经唱完,但是离别的感伤之泪却还没有流完,功名并没有多么重要,江湖险恶还是要吃饱饭 。其实在这里“功名馀事”并不是词人的心里话,毕竟他曾经有过“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的词句,他一生将收复中原建功立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在这首词中却将功名说成身外之事,只能说他积攒了太多的失望,才会有这样的激愤之语 。
紧接着两句则是对远眺之景的描绘,水天相连,水流一路流向远方,两岸的树木也随之渐行渐远,其实这里是对友人出发后的场景的想象 。而后一句云雨半遮掩了远处的高山其实是隐射当时的朝局,那些坦荡君子被奸佞小人压制,没有机会一展抱负,其实说的岂不正是词人自己 。
下片作者更是用离情衬托了自己的大不幸 。纵观古今,难道只有悲欢离合才是让人悲恨的事情吗?并不是,江上的风浪波涛并不是最为险恶的,人生的道路比江上风波更为艰难 。其实词人有如此慨叹真是他真实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收复中原,但是遇到的问题绝大多数并不是来自于外在的敌国,而是身边同僚中那些投降派,甚至是整个软弱的南宋朝廷,这才是词人人生中遇到的最艰难之事,江湖险恶莫出其右 。
最后这一句慨叹非有人生大经历而可得,令人拍案叫绝,不愧为“词中之龙”的美誉 。这种带着激愤和牢骚之语的作品在辛弃疾的词作中并不常见,说来也算是别具一格之作 。不过哪怕嘴上再怎么说,行动上他却一生从未后退一步,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赤子之心”!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译典3译 典2021.7.26 第463期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3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