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和大明二三事!

记忆中最初对崇祯皇帝的印象,来自小学暑假时读《鹿鼎记》,当时对历史不了解,只知道明末最后的帝王崇祯,乃是金庸小说里绝世高手独臂神尼的父亲 。今天咱们就以这位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为对象,来展开聊聊明朝那些事儿以及崇祯的八字命理与人生宿命 。
一、明毅宗皇帝——虽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
明代,姓朱,名由检,光宗帝第五子,天启二年壬戌受封信王,天启七年丁卯八月,熹宗重疾,召其受遗命,兄长逝丁巳日继皇位,遂大赦天下,次年以戊辰年为崇祯纪元 。
据书载,崇祯沉机独断,刈(音yi即割)除奸逆,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阉党五虎之首),赠恤冤陷诸臣,慨然有为,天下有望治平 。
惜乎大势已倾,臣僚之党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国家之法令已坏,边疆抢攘已甚,实乃积习难挽、溃烂而莫可救矣 。
崇祯在位十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然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 。
当夫群盗满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抚两端,茫无成算 。内外大臣救过不给,人怀规利自全之心 。言语戆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 。其所任为阃帅者,事权中制,功过莫偿 。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赏罚太明而至于不能罚,制驭过严而至于不能制 。
加以天灾流行,饥馑洊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 。譬一人之身,元气羸然,疽毒并发,厥症固已甚危,而医则良否错进,剂则寒热互投,病入膏肓,而无可救,不亡何待哉?
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 。十七年甲申,自成直犯京师,京营兵溃,毫不抵抗 。丙午日晡(音bu即申时)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即拂晓)内城陷,帝亦崩于万寿山 。南都谥思宗、怀宗,改谥毅宗,年号崇祯,清乾隆时谥为庄烈帝 。
这几段内容,拼凑自《明史·本纪》和《明史·流贼转》,信息量很大,朋友们可细细咂摸 。虽说明史清编,但哪个朝代的历史未经后世编撰过?编撰与编纂一字之差,却很耐人寻味 。
二、众说纷纭的大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毅宗帝殉国时衣襟有书云: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
对于大明朝,因小说《金瓶梅》、《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儿》,以及影视剧《大明王朝》、《绣春刀》等等,大家并不陌生,茶馆认为虽然素材不少,但想真正了解明朝,不妨先从名头最大的《金瓶梅》入手,虽然是假托宋朝旧事,却深入剖析、真实展现了晚明政治社会的各种现象,是一幅曲尽人间丑态的时代风俗画卷,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 。
对于明史,孰是孰非孰荣孰辱,网上争论不一,朋友们也各有见解;茶馆认为,无论哪个时代,对明史深入研究、认真思索都很有意义,这段历史里面体现了太多有价值的信息 。
三、明朝二三事——官断十条路VS合法伤害权
官断十条路,九条人不知;模糊之处即为谋私之途 。
明朝大官拿政策,小吏管执行;谋私各有门道 。大官自不待言,小吏权力虽小,却可在执行过程中或深或浅、或快或慢,此谓现管、此谓小鬼难缠,若不打点,正常的事也就给耽搁了 。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言:人们怕那些吏,非要贿赂那些吏,并不是指望从他们手里捞点好处,而是怕他们祸害自己 。这话让人不由得深思:官吏合法祸害别人那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而社会的资源和财富也据此重新分配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