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告诫朝廷要怜悯百姓,当官后自己却草菅人命,被皇帝剥夺官爵!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诗歌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一个时代 , 在这个时代里诞生了很多著名的大诗人 。其中被誉为“悯农诗人”的李绅便是其中一位 , 提起李绅这个名字 , 给人的印象并不深刻 , 但要说起他的两首诗 , 可就尽人皆知了 。
李绅幼年丧父 , 其母含辛茹苦把他养大 , 青年时期的李绅经常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 , 就怀着同情和愤慨的心情 , 写下了两首流传千古的诗作: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 。
正因为这两首诗深深体现了李绅对广大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情和怜悯 , 所以他被人们称为悯农诗人 。元和三年 , 李绅考中进士 ,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 , 其后因为在朋党之争中失败被流放 。太和七年 , 李德裕为相 , 李绅被起用官任浙东观察使 。在多次的官场沉浮中 , 这位因同情百姓而出名的大诗人在心性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 变得骄横而高傲 。
《云溪友议》中记载 , 李绅发迹之前 , 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好友家去做客 , 按照辈分 , 李绅常常称呼李元将为叔叔 。李绅发迹后 , 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 , 就主动降低辈分 , 称自己为弟 , 但即便如此 , 李绅仍然不高兴 , 直到李元将称呼自己为孙子 , 李绅才勉强接受 。
开成五年 , 李绅入京拜相 , 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不久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 , 封赵国公 , 官职达到顶峰 。然而不曾想到的是 , 在李绅死后 , 唐朝皇帝却将他削去官爵 , 敕令他的后代永远不得为官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皇帝对他这么憎恨呢?
这要从唐武宗会昌五年说起 , 这一年 , 74岁高龄的李绅在做了四年宰相后 , 出任淮南节度使 。在他到任后不久 , 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公款、强娶民女 。李绅二话不说 , 直接将吴湘逮捕后判处死刑 。此事上报朝廷后 , 谏官认为案件漏洞颇多 , 证据不足 , 就另派官员复查 , 最后认定吴湘贪污赃款属实 , 强抢民女子虚乌有 , 论罪不足以处死 。然而大权在握的李绅却不这样认为 , 他坚持处死了吴湘 。
李绅到任后为什么一定要处死往日无仇 , 近日无怨的吴湘呢?这是因为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的老爸李吉甫 , 两家是不共戴天的世仇 。而李德裕对李绅有提拔再造之恩 , 所以李绅以权谋私 , 处心积虑整死吴湘目的就是为了给老领导李德裕报仇 。
吴湘虽然死了 , 但事情并没有完 。大中元年 , 吴湘案再次被人翻出 , 朝廷经过查证 , 吴湘系被冤杀 。此时虽然李绅已经死亡 , 但按照唐朝的规定 , 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剥夺爵位 , 子孙不得做官 , 因此 , 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 , 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这位以悯农起家的大诗人 , 做了官后就以一己私欲 , 草菅人命 , 最终让自己的名声扫地 , 还连累了子孙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