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充电的方法及适用情况 蓄电池充电的方式有哪些

蓄电池充电的方式有哪些1

蓄电池充电的方法及适用情况 蓄电池充电的方式有哪些

文章插图
蓄电池的充电方式分为浮充和均充 。浮充是维持电量充足,均充是适量过充,均充电压比浮充高 。浮充电压是每节电池为2.23--2.27V(25摄氏度时),12V蓄电池为6节,故浮充电压为12.69--12.81V 。所谓均充,即均衡充电,是以定电流和定时间的方式对电池充电,充电较快 。充电电压与浮充相比要大 。在专业维护人员对电池保养时经常用的充电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激活电池的化学特性 。
蓄电池充电方法对比2铅酸蓄电池组由几只单体串联,通常选用三段式智能充电,充电模式不同,充电效果和电池寿命不同
恒流模式:恒流期时间短储电量少;恒压期时间长失水多;单体电压差别大于0.4V;蓄电池组寿命短
恒功率模式:恒功率期时间长储电多;恒压期时间短失水少;单体电压差别小于0.4V;蓄电池组寿命长
双胞胎模式:受充单体减半,蓄电池充电更足,失水更少,寿命更长
放电过程等效电路:电压U=E-IR,功率P=IU=IE-I2R
所有单体放电电压之和下降到电压警戒点时放电自动终止
放电过程热量来源于内阻发热,内阻小单体温升低放电量多,内阻大单体温升高放电量少
充电过程等效电路:电压U=E+IR,功率P=IU=IE+I2R
电池析气前电压上升慢;析气期电压上升快,电流越大电压上升越快
充电过程热量来源于内阻发热和析气功耗,电池温度升高储电量下降
【恒流+恒压+浮充】6020充电过程
恒流充电期电压上升电流恒定
充电电压上升到72.50V转恒压
电流下降到0.60A转灯进入浮充
新电池储电位高,内阻低差别小
恒流期内阻分压低时间长储电多
恒压期储电位高充电电流下降快,充电时间短失水少
单体电池的充电电压差别小于0.3V
蓄电池深放电时:充电时间比较长,控制充电时间可能导致充电不足,浪费蓄电池组的储电能力
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单体电池的充电电压差别越拉越大
内阻小单体充电电压低小于14.55V,充电不足PbSO?硫化
内阻大单体充电电压高大于14.80V,析气失水多内阻上升快
内阻小单体PbSO4硫化储电位下降;内阻大单体失水多储电位下降
恒流期:内阻小单体电压上升慢,内阻大单体电压上升快
恒压期:储电位低电流下降慢,充电时间【逐步延长?转灯无望】
控制充电时间,抑制电池组大量失水,导致内阻小单体充电更加不足
【转灯无望】电流逐步上升;达到2.0A后【充电异常】;出现异常继续充电引发失水多单体【热失控】
储电位下降多内阻上升少,恒压期时间【逐步延长??转灯无望??充电异常】
控制充电时间:防止电池组大量失水,防止失水多单体【热失控】
【恒功率+恒压+浮充】6020充电过程
恒功率期:电压上升电流下降
充电电压上升到72.50V转恒压
电流下降到0.70A转灯进入浮充
新电池储电位高,内阻低差别小
恒功率期内阻分压低时间长储电多
恒压期储电位高充电电流下降快,充电时间短析气失水少
单体充电电压差别小于0.30V
新电池采用恒流模式充电:内阻小单体电压低,内阻大单体电压高
新电池采用恒功率模式充电:内阻小单体电压高,内阻大单体电压低
【蓄电池充电的方法及适用情况 蓄电池充电的方式有哪些】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单体电池充电电压差别永远小于0.40V
内阻小单体充电电压高小于14.95V
内阻大单体充电电压低大于14.55V
所有单体充电足,PbSO?零硫化
内阻小单体储电位高下降慢,内阻大单体储电位低下降快
恒功率期:内阻小单体储电位上升快,内阻大单体内阻分压上升快,所有单体充电电压上升快差别小
恒压期:储电位下降多内阻上升多,充电电流正常下降
储电位下降正比于内阻上升,容量下降恒压期【时间缩短】安全有保障
内阻小单体失水少储电位下降慢,内阻大单体失水多储电位下降快
单体电池的内阻差别越拉越大,当内阻大单体内阻特别大时,放电总电压下降到电压警戒点时放电终止,有效防止内阻小单体深放电
恒功率无硫化充电器优势明显
容量下降恒压时间缩短充电安全
零硫化容量降速减半电池寿命翻番
内阻分压低储电多电动车续航更远
铅酸蓄电池组由几只单体串联,充电电压不同导致单体容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