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一代名将,种暠的生平简介

【东汉一代名将,种暠的生平简介】初入仕途
种暠字景伯,籍贯河南洛阳县(今陕西洛阳) 。是仲山甫的后代,种暠父亲曾任定陶县令,有家财三千万,他死了,种暠把这笔钱全都赈济宗族及县里的穷人 。而那些争名夺利的人,种暠都不与他们往来 。
种暠最初担任县里的门下史 。当时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有知人之明,田歆对王谌说:“我现在要推举六个孝廉,收到不少达官贵人的信,无法违背他们的托咐,但我想自己举荐一个名士来报效国家,你帮我找找 。”第二天,王谌在大阳郭送客人,远远地就看见了种暠,认为他不是普通人,便回去告诉田歆说:“为您得到了一个孝廉,就是洛阳门下史 。”田歆笑道:“我以为你会找一个隐居山泽的人,原来是洛阳吏呀!”王谌说:“山泽中不一定有异人,异人不一定在山泽中 。”田歆便马上在府中召见种暠,查问他职守之内的事务 。种暠的回答有条有理,田歆认为他很聪明,于是召他代理自己的主簿,举其为孝廉,又被太尉府征辟,以成绩优秀再举为高第 。
临事不惑
公元142年(汉安元年),种暠任侍御史 。当时朝廷所派遣的八使光禄大夫杜乔、周举等,上奏纠劾了许多人,大将军梁冀及诸宦官都互相请救说情,使得这些事被搁置 。种暠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要检举揭发,又有志查办行奸违法之人,于是再次弹劾那些被八使所检举的蜀郡太守刘宣等人罪恶昭彰,认为应当处以极刑 。又奏请令四府(大将军及三公)列举近臣父兄及其亲友任刺史及二千石高官而特别残暴贪婪不胜任的,将其免官治罪,顺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
公元144年(建康元年),顺帝提拔种暠在承光官监护太子刘炳 。当时中常侍高梵从宫中单车出迎太子,太子太傅杜乔等对此犹疑不决,但又不知所措 。种暠手持剑将车拦下,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与百姓生死相关 。现在常侍来又没有诏命为信物,怎么不知道这其中是否有隐情呢?如果不回车,今日只能以死阻拦 。”高梵无话可说,不敢回答,只好急忙上奏顺帝 。顺帝的诏令下发,太子才能离去 。杜乔退下后感叹不已,对种暠临事当机立断的气魄,感到很惭愧 。顺帝也嘉奖种暠的处事持重,称赞了他很久 。
饱受爱戴
不久,种暠出任益州刺史 。种暠一向意气激昂,喜好立功立事 。他在任三年,向蛮夷宣扬国家恩德,远达国外,使风俗不同的地方也能够听闻,岷山杂居的部落都怀服朝廷的德泽 。白狼、槃木、唐菆、邛、僰等诸国,自从前任刺史朱辅死后就与朝廷断绝了关系;种暠到任后,又都率部归化 。当时永昌太守刘君世冶炼黄金铸成文蛇,献给大将军梁冀,种暠揭发他的行为并将其逮捕,以最快的方法上报朝廷,而二府怕事懦弱,不敢查办,梁冀因此忌恨种暠 。正逢巴郡人服直聚众数百人自称‘天王’,种暠与太守应承讨伐没有成功,使不少官民被伤害 。梁冀借机陷害他们,传命想要逮捕种暠、应承 。太尉李固上疏解救他们说:“臣听说这次讨捕之所以多有伤害,本不是种暠、应承的责任,确实是因为县吏害怕犯法获罪,强迫驱赶,使百姓深受其苦,以致这种败局 。近来盗贼群起,处处都是 。种暠、应承因第一个揭发大奸,而随即受罪,臣恐怕这样会挫伤州县检举弹劾的积极性,以后就会互相掩饰隐匿,不再尽心为国了 。”梁太后看了上奏,便赦免种暠、应承的罪,只将二人罢官而已 。
后来凉州羌人发生骚动,朝廷便任命种暠为凉州刺史,很得百姓欢心 。种暠后来被征召升迁时,官吏百姓都到朝廷请求留下种暠 。梁太后叹息说:“没有听说哪个刺史得人心有到地步的 。”于是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