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的来历 汉口由来( 三 )


至90年代,硚口区已经是具有十三个街道、一个乡,占地40多平方公里,拥有50多万人口的集工业、商贸于一体的新型城区了 。
有五百年历史大汉口的由来,接驾嘴当年接过驾吗?3汉口来历,即汉江入口,至于说到汉口地名的由来,就必须和汉水入江口挂上钩来 。
汉口航拍
从春秋战国至明代汉水改道后析出今天的汉口,汉水入江口几经变化,地名也几经更改 。古称汉水入江口为夏水,三国时期改称为夏口,南北朝时期,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改称为汉口,这是汉口最早出现在史籍中 。
汉水古道
宋代文人范成大曾从四川东下,路经汉阳,写有“隔日解维小泊汉口”之文字,但此汉口非彼汉口,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汉水入江口还称过汉皋、汉镇 。
历史上的汉口
所谓汉皋,就是汉水边之地 。汉水入江口也称过沔口,鲁口,但不论哪一口,都与今天的汉口没有关系,其意均指汉阳 。自唐宋以来,汉水入江口号称“官商行旅幅辏之区”、“有财赋之雄踞焉” 。这里也是文人墨客咏叹较多的地方 。
李白
李白在此地写有“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的诗句 。
罗隐也有诗句“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皆是指汉水入江口处的繁华 。
保寿桥
明朝之前,汉水是从龟山南汇入长江的,当时的汉口是一片沼泽荒洲,与汉阳连在一起 。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龟山北的集家嘴流入长江,汉口开始和汉阳从地理位置上分隔开来 。各处商民逐渐在汉口建房造屋,形成市集 。由于地处两江口岸,大量船只停靠于汉口,渐渐兴起城集镇 。
老汉口码头
汉水改道后,析出今天的汉口,但汉口仍然沿旧制,归属汉阳府管理 。而且在较长的时间内,析出的汉口仍然是一片芦苇荒洲 。在明代经历了近乎百年的发展,才开始拥有与唐宋时代的沔口、鲁口相近的繁荣局面 。
1915年汉口
嘉靖四年(1525年),汉水上岸有了房屋630间,下岸有了房屋651间 。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汉水边的集市贸易已经可以用“泽国舟为市,人家起竹楼”,“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诗句来形容了 。
大汉口旧貌
也是在嘉靖时期,本来没有任何人管理的荒芜之地,只因有了商业之利,汉阳府便专门设立巡检司,开始实施行政管理了 。由于汉口的自然条件较差,管理机构仍然设在汉阳 。清代,汉口作为商业重镇的影响进一步加强,汉阳府又将巡检司分为仁义、礼智两司,并同时设立从五品的官署一汉口同知署,办公地点终于移到了汉口 。
老汉口地图
话说嘉靖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已于1519年驾崩 。当时只有14岁的朱厚熜稍事准备,便踏上了赴京城的路途 。此时的嘉靖,还是一个看似混沌未开的小男孩 。离开了自己的母亲,踏上了登上皇位之路,汉阳府成为他进京的必经之道 。
嘉靖皇帝
正是暮春三月,万木复苏,汉阳府门前有快马来报,准备赴京登基的新皇帝将到汉阳府 。新皇帝进京登基要过汉阳了 。这个消息对汉阳府的震动相当之大,以至于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找到这个震动留下的痕迹,这就是一系列的嘉靖过境地名:探驾巷、报驾巷、接驾嘴河街、南岸接驾嘴(汉阳集稼嘴已不存)、北岸接驾嘴(今汉口集稼嘴)及接驾河(捷径河) 。
接驾嘴码头
历史上一直有争议,嘉靖到底是从集稼嘴码头过渡的还是从南岸嘴码头过渡的呢?结合探驾巷、报驾巷都在双街西端附近的这个情况,嘉靖渡汉水的码头应该是汉阳集稼嘴(接驾嘴)码头,而不是正对着龙王庙的南岸嘴码头 。再打开1922年的汉阳地图,南岸嘴只是泛指,指码头南面的一片地域,并非指一个独立的码头,这更可以说明,集稼嘴也就是接驾嘴码头,才是嘉靖真正渡河的地点 。
汉口地名佐证
这个让汉阳大小官员们各怀心事却又整齐有序地跪拜着三呼万岁的渡口,早就被江水无情地冲垮了 。这个真正承载过嘉靖的身躯、记录着嘉靖足迹的接驾嘴码头已了无踪迹,今天的汉口集家嘴码头已经成为了武汉小商品流通集散地 。集家嘴江边修成的江滩,也成为了武汉人消暑纳凉的好地方 。
汉口全景图
可是接驾嘴的名字却没有被洪水冲走,名称在不断传承,皇权的高贵,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佐证 。
汉口租界
19世纪60年代以后,汉口的地位更加重要,随着租相界的设立,西方国家称汉口为“据全国适中之地,控揽五省之商利,而四通八达”及“东方芝加哥”,国人也称汉口为“当九省总汇之通衡,实腹地无之商市”((汉口小志)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