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是指 河图是指龙马图吗( 三 )


无疑,隋代所说二十个字以及萧吉的“数字化”,都源于《左传》所言“象数”理念,然而,二十个字的概括性还不强,且“象”与“术”尚未分开 。到了萧吉,则走出了与方士、术数分家的第一步,尽管他自己也是个方士 。他对《洛书》概括的九个数字,来源于东汉的《大戴礼记》关于明堂“九室”的次第 。
关于《河图》、《洛书》的第四次变迁,发生在宋代 。
最重要的一个人是陈抟 。他生于五代末,是个道士,常年在华山中炼丹,但又热衷于钻研《易》学,颇有心得,并传之后人 。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震在《汉上易传》里说——
国朝龙兴,异人间出 。濮上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 。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 。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颐、程颢;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 。故雍著《皇极经世》之书,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敦颐作《通书》,程颐述《易传》,载造《太和》、《三两》等篇,或明其象,或论其数,或传其辞,或兼而明之 。
陈抟的学说,后来分成了三大派别——邵雍等传他的《先天图》;刘牧等传他的《河图》、《洛书》;周敦颐等传他的《太极图》 。
北宋的时候,有一部书叫《龙图》,专讲《河图》、《洛书》,署名陈抟 。朱熹斥之为伪书,但很可能是他的学生做的 。其序云——
且夫龙马始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 。令存已合之位或疑之,况更陈其未合之数耶! ……《龙图》本合,则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 。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 。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用;后形一六无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 。兹所谓“天垂象”矣 。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 。十分而为六,形坤之象焉,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则一不用,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 。后既合也,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气之本,天三幹地二地四为之用 。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 。大矣哉,《龙图》之变,岐分万涂,今略述其梗概焉 。
概括地说,因为《河图》由龙负出,所以叫《龙图》,这是伏羲画卦的依据 。
宋末雷思齐的《易图通便》载,《龙图》中有二十余图 。但现在只有元代张理的《易象图说》中保留下来几幅——
咱们不讨论《易》,也不专门研究“象数”,就不多谈上面几个图的含义了 。
北宋仁宗时,有一个刘牧,自称也是陈抟学生,写了《刘氏易解》十五卷 。他关于《河图》、《洛书》,正好与张理的说法相反——他的《河图》是张里说的《洛书》内容 。而且他说,《河图》、《洛书》全出于伏羲之世,伏羲根据其画《八卦》,只是“五行”的象数还没显明,所以禹后来才据之说《九畴》 。
但因为朱熹赞成张里之说,由他注解的书后来成为了官家审定的教科书,于是,刘牧之说就被否定了 。这段曲折,《中国大百科全书》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全与记录在案 。
关于《河图》、《洛书》的第五次变化,是在元代以后 。
一个是元代吴澂,他说“河图”是黄河中龙马背上的旋毛 。他提供的图如下——
明代赵谦写了《六书本义》,也有新的“河图”——
再往后,《河图》和《洛书》就基本不再有新的变迁了 。
《河图》、《洛书》被质疑和沉寂对《河图》、《洛书》的严重质疑,始自北宋 。
最早发声的,是欧阳修 。他在《易或问》里说——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幽赞神明而生著”,“两仪生四象”,若此者非圣人之言 。
他又在《易童子问》里说——
《河图》之出也,《八卦》之文已具乎?则伏羲受之而已,复何所为也 。《八卦》之文不具,必须人力为之,则不足为《河图》也 。其曰观天地,观鸟兽,取于身,取于物,然后始作《八卦》,盖“始作”者前未有之言也 。考其文义,其创意造始,其劳如此,而后《八卦》得以成文,则所谓《河图》者何与于其间哉!若曰已受《河图》,又须有为而立《卦》,则观于天地鸟兽,取于人物者皆备言之矣,而独遗其本始所受于天者,不曰取法于《河图》,此岂近于人情乎?
欧阳修的意思是,如果《河图》已具《八卦》之文,就不劳伏羲去画了;如果没有《八卦》之文,仍须人画,这《河图》又有何价值呢?如果说《河图》虽出,仍须靠人再画成卦,那当初为何不说是“取法于《河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