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是指 河图是指龙马图吗( 二 )


《系辞传》说——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
所说圣人,是指伏羲 。“则之”是“根据”——伏羲画八卦的时候,根据的是《河图》与《洛书》 。
汉代有一部无名氏留下的谶纬之书,叫《礼纬》,其中的《含文嘉篇》云——
伏羲德洽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 。
至此,大约经历了五百年左右时间,《河图》与《洛书》公元前140-前85年之间,《河图》与《洛书》被列在了一起,不可分割了,并形成了流传至今的关于《河图》和《洛书》的认知框架 。
《河图》与《洛书》的变迁说是认知框架,因为随后,有关《河图》与《洛书》的说法还不断有新的变化 。
东汉成书的《汉书﹒五行志》说——
刘歆以为虙戏(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 。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
按照刘歆的说法,上天赐给伏羲《河图》,而把《洛书》赐给了禹 。
他这样改,是因为依据了《尚书﹒洪范》 。其记载箕子曰—
我闻在昔,鲧湮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 。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
既然天锡九畴,具体的实物证据是什么呢?刘歆说,就是《洛书》 。再具体一点儿,他说《洛书》上写着字——可能是《洪范》九畴的整篇文字,也可能是《洪范》开头的“初一曰五行”那一段六十五字的纲领性的文字,与此就语焉不详了 。
这是关于《河图》及《洛书》的第一次变迁——由刘歆完成——《河图》属于《易》,为《八卦》;《洛书》属于《书》,为《洪范》 。
自汉代开始,关于《河图》、《洛书》的书籍逐渐繁多 。比如关于《河图》的,有《河图纬》、《河图括地象》、《河图始开图》等等,数得上来比较有名的,就近四十种 。比如关于《洛书》的,有《洛书纬》、《洛书甄曜度》、《洛书灵准听》等九种,又有伪托老子、孔子的《河洛谶》各一种 。在所有谶纬之书中,关于河洛的,大约不低于四分之一 。
流传之间,也不免混乱 。例如,《七经正纬》说——
舜以太尉受号,即位为天子 。五年二月,东巡狩 。至于中月,与三公诸侯临观河、洛 。有黄龙五采,负图出,置舜前,摕入水而前去 。图以黄玉为匣,如柜,长三尺,广八寸,厚一寸,四合而有户,白玉检,黄金绳,芝为泥,封两端,章曰“天黄帝符玺”五字,广袤各三寸,深四分,鸟文 。舜与大司空禹临侯望博等三十人集发 。图玄色而绨状,可舒卷,长三十二尺,广九寸;中有七十二帝地形之制,天文位度之差 。
这部书里又说——
天乙在亳,夏桀迷惑,诸邻国繦负归德 。东观乎洛,降三分沈壁,退立,荣光不起,黄鱼双跃出,跻于坛,黑乌以雄随,鱼亦止,化为黑玉,赤勒 。曰“玄精天乙受神符” 。伐桀,克 。
有点儿乱哈?第一,凡是帝王受命,似乎都有《河图》、《洛书》出 。第二,具体情节活灵活现,连玉匣尺寸都精确无误;图为舒卷,长宽亦定,所载内容具详;鱼鸟翻飞潜随,不亦乐乎 。
此书成于汉代 。后世多部书引用过 。
《续汉书﹒祭祀志》引张纯《泰山刻石》文说——
维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帝东巡狩,至于岱宗 。……皇帝唯慎《河图》、《洛书》正文,是月辛卯紫,登封泰山,甲午,禅于梁阴,以承灵瑞,以为兆民 。
这是说,东汉光武帝到泰山封禅,是根据《河图》、《洛书》上的文字记载操作的 。看来,及至东汉,人们确实认为《河图)、《洛书)》是有文字的,而且字数不少,内容重要 。
这是《河图》、《洛书》理念的第二次变迁 。
自汉至唐,大概因为时局混乱,没太多人再关心《河图》、《洛书》之事,第三次变迁,发生于隋唐,因伪造的孔安国《尚书传》而起 。
伪孔传云——
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 。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所以次叙 。
按照此说法,《洛书》上的文字不会很多,不然,就用不到大禹再据此演绎,所以《汉书﹒艺文志》所载刘歆的说法是不对的 。
那《洛书》上究竟有多少字呢?隋代儒者认为是三十八个字,或者只有二十个字 。大约可如下图——
隋代南兰陵人萧吉在《五行大义》里说——
“初一曰五行”,位在北方,阳气之始,万物将萌 。“次二曰敬用五事”,位在西南方,谦虚就德,朝谒嘉庆 。“次三曰农用八政”,位在东方,耕种百谷,麻枲蚕桑 。“次四曰协用五纪”,位在东南方,日月星辰,云雨井兴 。“次五曰建用皇极”,位在中宫,百官立表,政化公卿 。“次六曰乂用三德”,位在西北,抑伏qiangbao,断制狱讼 。“次七曰明用稽疑”,位在西方,决定吉凶,分别所疑 。“次八曰念用庶征”,位在东北,肃敬德方,狂僭乱行 。“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位在南方,万物盈实,阴气宣布,时成岁德,阴阳和调,五行不忒 。故《黄帝九宫经》云:“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官,总御得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