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架空故事( 二 )


第二 , 这个人还必须才能卓越 , 不能有负使命 。
永乐帝思前想后 , 觉得郑和是最合适的人选 。郑和早已是他的心腹 , 且相貌堂堂 , 足以为“天朝上国”增辉 , 而他的外交才能在出使日本时就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况且郑和崇信伊斯兰教 , 又兼通佛法 , 无论是到佛塔林立的暹罗(泰国)、真腊(柬埔寨) , 还是到伊斯兰教盛行的天方(阿拉伯半岛) , 郑和都有与当地人共通的语言 , 让他出使这些地方 , 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
明初所谓的“西洋” , 大体指亚洲南部与非洲东部沿海的各个国家和地区 。
郑和从公元1405年冬天到公元1433年夏末的28年间 , 曾7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 经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最远到达非洲东岸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卜剌哇(今索马里境内)、麻林(今肯尼亚马林迪) 。
这七次出使西洋 , 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
前三次是一个阶段 。
在这个阶段 , 郑和船队的活动范围是东南亚和南亚沿海 。夏天 , 船队从江苏太仓的刘家港出发 , 沿长江顺流而下出海 , 然后沿海岸航行到福建的五虎门(在福建长乐县闽江海口) , 在这里筹办物资 , 补充水手 , 维修船舶 , 等候信风 , 祭祀妈祖 , 祈求平安 。冬天 , 东北信风吹起 , 般队就扬帆出海 , 经南海 , 第一站到达占城(今越南南部) , 然后经历东南亚各国 , 最远到达古里(印度的科泽科德) 。在古里 , 般队做了充分的休整 , 补充了各种物资 , 当东南信风徐徐飘拂 , 就鼓帆返航 。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架空故事

文章插图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在第一次出使西洋的途中碰到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船队到达占城后 , 又顺风南下 , 20天后到达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 正好碰上当地两王发生战争 , 西王打败了东王 。当时 , 郑和船队的船员到东王所属地盘的市场上去采购货物 , 被西王的军队杀死170人 。郑和船队有将士27000多人 , 以武力报复西王 , 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 但郑和以友谊为重 , 判定这是一场误杀 , 便强忍心中的悲愤 , 以和平的方式处理了这一事件 。爪哇西王为此对明朝政府感恩戴德 , 年年入贡 。
第一次出使西洋的终点是古里国 。郑和携带永乐帝诏封古里国王的诰命和文绮等贵重礼物来到这里 , 他与古里建立了友好关系 , 并立碑纪念 。后来古里成为郑和船队的中转站 。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架空故事】第一次下西洋返航时 , 郑和在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捉获海盗陈祖义 。陈祖义是广东潮州人 , 在洪武年间 , 因犯事 , 带着全家逃到这里 , 投奔渤淋邦国王麻那者巫里 , 在他手下做了一名将领 。后来国王死了 , 他就纠集一帮海盗 , 自封为酋长 , 专干劫杀商旅、抢杀财物的勾当 , 致使商路梗阻 。郑和捉获陈祖义 , 将他带到南京 , 依法处斩 , 为旧港除了一大害 , 从此海道清宁 , 安居乐业 。
第二次下西洋时 , 郑和曾经到锡兰(今斯里兰卡)访问 , 对锡兰山佛寺进行了大量慷慨的布施 , 并立碑镌文 。这块石碑 , 公元1911年在锡兰岛的迦里镇发现 , 现在保存在锡兰博物馆中 。碑文用汉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三种文字刻成 , 是中斯两国人民友好交往中的一件珍贵文物 。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 , 在满剌加(今马六甲)建立仓库 , 贮存货物 , 作为船队在东南亚进行各项活动的基地 。满剌加很早就和我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 郑和这次下西洋特地带去了永乐帝诏封该国酋长为王的诰敕 。一直到公元1511年葡萄牙人攻占满剌加 , 中满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 。
第四、五、六次下西洋是郑和出使西洋的第二阶段 。在这三次远航中 , 郑和的船队都横渡过了印度洋 , 最远抵达非洲的东海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