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垃圾如何处理,白色垃圾处理及处理方法( 二 )


2019年6月 , 欧洲议会禁用了热氧降解塑料制成的一次性产品 , 澳大利亚也将在2022年逐步淘汰此类塑料 。
在刚刚兴起“降解热”的中国 , 像这样的“伪降解塑料”依然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大量想要采购“可降解塑料袋” , 却不谙其中玄机的买家 。2020年发布的“限塑令”也只限制、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 却没有规定应该使用哪种可降解塑料袋 。
“不可以使用不可降解 , 那可以使用什么呢?”陆明觉得国家“没把话说清楚” 。他所在的比澳格公司曾为北京奥运会提供过全生物降解环保袋 。现在他们的主营业务也是生产这种环保袋 , 并出口到澳大利亚 。
在这家公司的生产车间 , 人们能看到一桶又一桶黄白相间的小颗粒被吸入铁皮圆筒 。伴随着传送带呜呜的声音 , 颗粒迅速升温、膨胀、延展 , 然后变成一卷卷带着爆米花味的黄绿色塑料袋 。这些颗粒含有大量玉米淀粉 , 是制成生物降解塑料袋的原料 。
但由于这种全生物降解的塑料袋成本昂贵 , “对于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必须使用全生物降解的地区来说 , 生物基混合型材料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陆明说 。所谓“生物基混合型”就是在淀粉、玉米等生物物质基础上 , 混合了传统塑料原料(如聚乙烯)制成 。虽然这种塑料不能被完全降解 , 但它“至少少用了一部分聚乙烯(PE) 。”
尽管如此 , 陆明和他所在的公司也并不打算在国内推广生物基混合型塑料袋 。“我们不希望混淆概念 。大部分商家并不了解全降解和生物基混合型的区别 , 如果他们买了相对便宜的后者 , 但却对外声称是全降解的 , 就会比较麻烦 。”
“摆脱塑缚”的创始人郑雪也认同:“严格说起来 , 那些生物基塑料的生产商是不能够在产品上标注‘可降解’去误导消费者的 。”
左图为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原料聚乳酸(PLA) , 右图为生产工厂内正在吹膜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袋
然而在混乱的市场里 , 消费者往往难以辨识可降解塑料的品类 。
在已经实施“禁塑令”的城市 , 顾客到超市购买一个符合新国标的可降解塑料袋 , 在它的底部 , 可以看见“PBAT+PLA”的标识 , 以及两个“j”状的小人 。在一些奶茶店 , 如果你对纸吸管的口感不满意 , 也可以选择换用“PLA”吸管 。PBAT和PLA是全生物可降解塑料最常使用的材料 。
周末 , 陆明有时会陪妻子去南京龙蟠汇商业中心逛街 。他发现屈臣氏已经采用全生物降解的购物袋 , 隔壁的饰品店柜员也说自家的袋子是全降解的 。可当他细看左下角标注的袋子成分 , 却发现上面分明印有深蓝色的字母——PE , 意味着袋子仍旧含有不可降解的聚乙烯成分 。
“如果说屈臣氏花了一块钱采购一个袋子 , 而隔壁饰品店的袋子却只花了5毛钱 。如果国家不把政策定清楚的话 , 屈臣氏会愿意一直买下去吗?”
同样的 , 如果你在淘宝、京东等网购平台搜索“可降解垃圾袋” , 大量商品依旧为传统PE材质的塑料 。某些自称“生物可降解”的塑料袋上也没有规定的“PBAT+PLA”的标识 , 以及双“j”图形 , 难以辨别真假 。
消费者对可降解塑料袋的了解也十分有限 。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长三角禁限塑新规消费侧研究报告》显示 , 涉及到可降解塑料的具体问题 , 公众们往往“搞不清、看不懂” 。能够完全答对禁限塑新规基础知识的受访者不到2.5% 。
销量最高的塑料袋不可降解
某“生物可降解塑料袋”没有“双j”标志
“可降解塑料的推广使用还是存在很多障碍的 , 政策的落实充满不确定性 。” 郑雪说 。
不过 , 一份最新的降解塑料国家标准正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平台征求意见 , 重写了可降解塑料的定义 。在征求意见稿中 , 被认为是“伪降解塑料”的热氧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已经被删除 , 不能再被称作可降解塑料 。这一标准由企业、高校和研究所共同起草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尽管如此 , 目前市场上仍有大量不合要求的“可降解”塑料袋在流通 。这些塑料袋在使用后 , 最终又流向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