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见之明的意思是什么与事后总结 先见之明的意思 远见好还是先见之明好


先见之明的意思是什么与事后总结 先见之明的意思 远见好还是先见之明好

文章插图
先见之明的意思是什么与事后总结 先见之明的意思 远见好还是先见之明好

文章插图
点击上方绿标 收听朗读音频
文/民生周刊
先见之明的意思是什么与事后总结 先见之明的意思 远见好还是先见之明好

文章插图
先见之明是智慧
范晔在《后汉书·杨彪传》中有一段话 。
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杨彪,汉末三国时代重臣,他儿子杨修得罪魏王曹操被杀,后来曹操见了他问他为什么变得很憔悴,杨彪回答了上面那句话,意思是恨自己没有管教好儿子,又思念疼惜自己的孩子 。日磾即西汉时名相金日磾,他两个儿子胡作非为,金日磾发现了苗头就果断处死了这两个儿子,从而使家族没有被他们拖累 。
人生路总是布满荆棘,先见之明不是说对人或事一定要提前采取极端做法,而是用来帮助我们趋利避害,寻找机会,减少路上的阻碍的途径 。
先见之明是能见微知著的智慧,善于通过细节来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向,并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论为人还是处事,眼光都需要长远,需有预见性 。
聪明人看得懂,精明人看得准,高明人看得远 。
缺乏远见只能看到眼前,而有远见的人能看到将来可能存在的机会,并积极做好准备,所以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二人进行了一番对话 。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在与刘备的对话中,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形势,给刘备指出了一条“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之路 。
隆中对策的故事还衍生出了一个歇后语: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
有先见之明的人有格局有远见,每天的生活都是限量版,生命需要的是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 。
先见之明的意思是什么与事后总结 先见之明的意思 远见好还是先见之明好

文章插图
自知之明是修养
“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 。
自知之明出自《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
但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解剖别人易,解剖自己难 。所以人们又说“人贵有自知之心 。”能清醒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是最明智最难能可贵的 。
人贵有自知之明,世界上没有全能型的人才,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 。
生活中许多人都容易高估自己,他们认为别人的成功只不过是碰到了好的机遇或是得到了伯乐的赏识,要知道无论是运气还是赏识都需要实力 。
做人有自知之明,做事才能量力而行 。
陈寿在《三国志》中用一句话概括诸葛亮领兵北伐,“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
北伐失利虽不能归咎于诸葛亮一人,但陈寿认为诸葛亮对此有很大责任 。
据《汉晋春秋》记载,孔明首出祁山兵败后,有人劝他再次发兵,诸葛亮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
说蜀军在祁山和箕谷,都比魏军多,可是还是不能击败敌军,却被敌军打败,原因不是因为兵少,责任只在一个人身上 。
后面还有一段话:“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於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
意思是说,现在要精简兵将,处罚有过失的人,总结教训,改变策略为将来做准备,如果不这样,兵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是他在总结这次失败的经验教训 。“在一人耳”此一人为谁?孔明自己是也,可以理解成诸葛亮在做自我批评 。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只有争取了解自己,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正确定位 。
先见之明的意思是什么与事后总结 先见之明的意思 远见好还是先见之明好

文章插图
知人之明是成熟
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知人” 。
知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苏轼曾说“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在日常生活中,知人之明有助于帮助我们在茫茫人潮中找到心灵相契的朋友 。
知人之明是一种成熟,是经验的积累 。有知人之明的人不会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词、自己的一面之缘就对他人下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