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一罩难求的现象( 三 )


妈妈生下弟弟之后,和爸爸一家三口温馨满足的样子,被女孩看到了,她仿佛明白了什么 。此后女孩就进入了被妈妈冷落和排斥的情感模式中 。
既然已经得不到爱,得不到曾经有过的温暖和重视,那就把夺走本该属于自己幸福的小人杀死,这就是可爱的小弟弟被自己的姐姐用枕头捂死的理由 。
妈妈千辛万苦养出来的一个男孩就这样被女儿用最绝的手段毁灭了,这样的事在我们的社会中不是绝无仅有的 。身为父母的人要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吸取足够多的经验教训,不要因为自己的偏心而酿成亲情大祸,付出不可挽回的惨痛代价 。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 。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
很多时候,我们谈到的父母偏心,都不是轻量级的,而是父母真的做出来很多不顾及孩子真实感受,而是要求孩子主动理解父母的动机的事,直接破坏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引发了孩子的怨恨和屈辱的情绪 。
父母牺牲了一个孩子的需要,去满足那个被自己偏爱的孩子的需要,直接制造了爱的不公平,就象前面提到的那位白领女孩,她经历了很多年的不被爱的生活,彻底对父母死了心,选择过自己要的生活,从扭曲的父母之爱中脱离出来 。
父母偏心的现象,披露了一种生活真相——父母剥夺了孩子的爱,已经构成了精神虐待的事实 。
但凡是不被父母偏爱,被父母忽视和虐待的孩子在心理上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孩子感受到的信息就是,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人,如果他想要得到爱,首先得把另一个兄弟姐妹照顾好 。
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不到基本的保障,自身的利益随时都要给另一个人让步 。
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屡次让自己失去信任,他也就学不会去相信其他人,也很难和其他人建立很亲近的关系,感觉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象无根的浮萍 。
被恶意区别对待让他很难面对事实,经常会冒出自杀的念头,也想去虐待别人或小动物 。
4
怎样才能不偏心
01
不提倡一方必须让着另一方
家长请丢掉“大的就该让着小的”、“男孩子就要让着女孩子”、“优秀的就该让着弱势的”……等等错误想法 。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渴望受到父母独一无二的爱和照顾 。作为家长可以教他们对外要让着别的小朋友、尊重长辈、男孩子要有风度……
但是自家小孩之间不要有这样的规定,因为一直被要求“让”的一方,内心是极其不平衡的,“被让”的这一方也会被宠坏,不利于成长 。
02
不将孩子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比较可谓人之天性,不经意中会把两个孩子进行比较,那就请你将比较放在你的心里,或者夫妻之间闭门谈谈,切忌不要在孩子面前将他们进行比较 。
比较会伤害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容易引发他们之间的竞争和嫉妒 。特别是在被比较中处于劣势的那一个更容易失去自信,并对另一个手足产生不满,因为他会觉得是另一个夺走了父母对他的爱和信任 。即便是为了鞭策、激励“落后”的孩子改进,也是不可取的 。
在平时的言行中,也要注意分寸,切不可将“你要是有弟弟一半乖就好了” “你看姐姐多聪明,你怎么就这么笨”之类的话语挂在嘴边 。
03
接受不同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即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两个孩子 。他们可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容貌,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等 。
接受不同就是要尊重他们的不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在一个孩子身上行得通的方法并非一定适合另一个,即便他们是手足 。
父母要学会观察孩子,尤其不要将在长子身上成功的经验盲目地复制到幼子身上 。
04
孩子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
孩子之间出现冲突很常见,比如最后一颗糖果都想吃、看电视抢遥控器、不小心破坏了对方的东西……孩子有冲突,如果总是家长出面解决,不管站在哪一边都无法让双方心服口服,而且容易让孩子养成喜欢告状、相互中伤的坏习惯 。
不如让他们用孩子的方式去解决,说不定有时候会让大人刮目相看哦!(如果孩子有暴力倾向、家长还是要及时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