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狗智商

本文字数2500+ / 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说来奇怪,年轻人们最近都开始纷纷自嘲为“舔狗”了 。
用普通话解释一下,“舔狗”就是指那种可以随时随地把别人夸上天的人 。
自从前段时间拜读了网上流行的“设计公司舔狗话术指南”、“广告公司舔狗话术指南”,编辑部也掀起了一波“商业互舔”的热潮 。大家每天的对话是这样的:
“我就说咱们画师都是艺术家,草稿都这么精美,就是×××这里能不能再改改?”
“不愧是主编,一语道破,我们还是太年轻 。”
“瞧这文字,啧啧啧,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行业标杆?”
“不愧是Top5的高材生,这条意见太重要了,我得手抄在笔记本上 。”
俗话说“人在世上走,谁能不当舔狗”,在这股人们争相伸出舌头的洪流中,我们用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总结出一份《社会舔狗必备心理学手册》 。
舔狗的客观规律性
舔狗从来不是孤独的 。
舔狗的存在往往是客观、被动、有规律的,每个人体内也许都蕴藏着成为舔狗的潜能 。
决定一个人是否会成为舔狗的重要原因之一,也许就是他面对压力的模式 。
面对压力人们通常会表现出四种应对模式:“战或逃”(Fight or Flight)、“僵死或服从”(Freeze or Fawn) 。
有些人会和压力“正面刚”——或者把问题克服(战),或者被问题克服(逃),总之一定拼个你死我活 。有些人则和压力“打太极”——或者消极应对(僵死),或者躺倒妥协(服从),总之就是想“混过去” 。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会优先选择哪种应对方式,往往不是主动决定的——而是一种被动反应 。
比如有些人忽然发现“服从”能趋利避害,更好地达成目标,便更多选择“服从”作为应对压力的优先模式,从而渐渐形成习惯 。同理,不论“战”还是“僵死”,都是一个人根据自身经历所作出的自然反应 。
生活中的舔狗,可能也经历过四种模式的发展过程:年轻时刚接触社会压力,热情洋溢想要克服一切困难,遭遇几次失败后开始畏惧逃避——然后开始消极应对,最终对压力彻底妥协,开始信奉“不舔不是社会人,舔就完了”的生存之道 。
舔狗的主观能动性
不过,舔狗有时候也是主动的,有些人也会自发加入舔狗阵营 。
因为他们很清楚,在某些情况下,舔狗的“自嘲”能够降低困难难度,更快速达到自己的目标 。
比如,根据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理论,一个人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会产生优越、满足、幸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很可能降低防御——当你被舔狗舔美了的时候,已经陷入了温柔陷阱,无法拒绝他接下来的要求 。
再比如,根据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自嘲行为可以降低对方的“期望”——当你为舔狗随便举了个例子,舔狗却疯狂吹捧,你便会觉得他水平一般,不会产生过高期望,舔狗完成工作自然也更加轻松 。
舔狗是令人舒适的,他们几乎不会轻易和他人产生矛盾 。你可以说他们功利,但他们不在乎,他们更享受这份安静与平和 。
舔狗的标准技术动作
舔狗的行为模式,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 。基本可以分为三种:

舔狗智商

文章插图
技术1:极度浮夸的赞美,俗称“彩虹屁”
“亲爱的,你今天也太美了!”
“天呐,你能不能停止散发魅力,你这个充满魅力的人!”
【舔狗智商】“不愧是×××老师,看到您的方案我感觉整个会议室都在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