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哪一天几月几日 清明节是哪一天

清明节是哪一天1

清明节是哪一天几月几日 清明节是哪一天

文章插图

清明节在冬至后的第108天,而冬至是在12月22日或12月23日,导致清明节时间也有所变化,有的年份是4月4日,有的是4月5日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
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2来源:*-广安在线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一谚语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节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 。
清明节于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 。2008年4月4日是第一个清明节法定假日 。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例如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
在四川,有采清明菜做清明粑的习俗 。清明菜书名叫鼠曲草,清明节前后,在开花之前,将清明菜采回家,切烂加入面粉或糯米粉,再加上盐或糖搅和在一起,烙成粑粑,就成了软软糯糯的清明粑 。
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盛行 。
(*全媒体采访人员 甘丹丹 整理)
本文来自【*-广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
ID:jrtt
清明节,其实是三个节日3眼睛一闭一睁,转眼间就到了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 。
假日苦短,只有三天,可是你知道吗,古代的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融合起来,才有了今天的清明节 。
关于清明节的历史,你了解多少?一起来看看吧!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 。
那时候还是晋国公子的重耳因躲避祸乱流亡他国,大臣介子推不离不弃,始终追随左右 。
后来,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晋文公 。但介子推生性淡泊名利,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 。
为了逼介子推出山相见,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没想到介子推誓死也不下山,最终被烧死在山中 。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厚葬,并将放火烧山的那天定为寒食节,规定民间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 。
而我国清明扫墓的传统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
在《孟子·齐人篇》中,提到有一个齐国人经常到东郭坟墓间乞食扫墓的祭品,被其他人耻笑 。
由此可见,在战国时期,扫墓习俗的盛行 。
【清明节是哪一天几月几日 清明节是哪一天】到了秦汉时期,祭扫坟墓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
《汉书·严延年传》中这样记载,御史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那天,“还归东海扫墓地” 。
唐玄宗更是将寒食节扫墓定为当时“五礼”之一 。
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老百姓把扫墓延长到清明节 。
朝廷也正式规定,寒食节和清明节一起放假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就是描写当时清明的场景 。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取代寒食节的呢?
那是在宋元时期,清明节将祭祖扫墓、寒食节风俗与上巳节踏青等活动相融汇,人们在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 。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的清明节,还增加了踏青、放风筝等野外健身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