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白起在邯郸之战中服从命令,是否能灭了赵国?

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秦赵长平之战,武安君白起大破赵军后,便想乘胜追击,围攻邯郸,但由于赵国割六城求和,加上秦相范雎促成此事,最终秦昭襄王选择罢兵停战 。但赵国违约迟迟不肯割让城池,于次年,秦国再次举兵攻打赵国,拉开了邯郸之战,不过白起并无参战,结果秦军围攻邯郸近两年都未攻破,还损失惨重,最终被迫撤军 。如果白起服从命令,亲自指挥围攻邯郸,赵国会被灭国吗?

如果白起在邯郸之战中服从命令,是否能灭了赵国?

文章插图
长平之战刚结束,秦国若是乘胜追击,还可能一举灭了赵国 。如果给了赵国喘息之机,那么灭赵难度就会大增,甚至还会让秦国损失惨重,长平之战后的邯郸保卫战就是现成的例子 。
虽然白起的军事才能和实战指挥能力要高于王陵和王龁,但在邯郸之战中,秦国唯一的优势就是兵力上要多于赵国,除此之外,秦国再无任何优势 。而赵国上下则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只要赵军坚守邯郸城,不出城和秦军野战,那么白起的作战优势便无法充分发挥,也只能和王陵、王龁一样,对邯郸城进行强攻 。
但面对赵军誓死坚守的决心,白起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攻破赵都邯郸,如果没有诸侯救援,邯郸还可能会因为赵国国力不支而被攻破 。但要是有诸侯援军救援邯郸,秦赵双方形势就会发生逆转,只要赵国在兵力弥补了不足,那么作为长途跋涉的远征方秦国,几乎可以说是必败无疑 。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会失败?除了国力不支和更换主将的原因外,也和诸侯选择观望态势有直接关系,当然诸侯没能派兵支援长平也是秦国刻意设计的结果 。若是诸侯在长平之战时派兵救援赵国,秦国不一定能打赢长平之战,同理,邯郸之战的关键因素也在于诸侯的态度 。
如果白起在邯郸之战中服从命令,是否能灭了赵国?

文章插图
虽然秦国在长平之战中也损失惨重,有近一半的伤亡,但赵国则是全军覆没,元气大伤,国内十之七八的青壮士卒都埋骨长平战场,比秦国的损失更为惨重 。其次赵国的国力也不如秦国,只要诸侯没有在邯郸之战救援赵国,单凭元气大伤的赵国是很难打赢邯郸保卫战的,在秦国多次派兵支援下,秦军攻破邯郸是早晚的事 。
若是诸侯不救援赵国,即便秦军主将不是白起,王龁也能攻破邯郸城,无非就是面对誓死守卫邯郸的赵国军民,会给秦军造成更多的伤亡罢了 。但诸侯若是救援邯郸,即便白起领军作战,也很难攻破邯郸,因为赵国唯一兵力不足的劣势也被诸侯援军弥补,在兵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秦军又如何能打赢内外夹击的诸侯联军呢?这并非是更换主将就能解决的问题 。
邯郸之战,赵国在本土作战,且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而且又有诸侯支援帮忙,可以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 。反观秦国,本就是长途跋涉的远征方,诸侯又背离了秦国,如果不是秦国兵力、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只会战败得更快 。
如果白起服从命令,率军攻打邯郸,能否打赢邯郸之战,提前灭亡赵国?
答案是不会,即便白起没有违抗秦昭襄王命令,亲自指挥邯郸之战,也很难打赢此战,更无法灭亡赵国 。虽然魏、楚援军在邯郸之战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赵国内部能一致对外、同仇敌忾,也同样不可忽视,不然赵国也坚持不到魏、楚援军的到来 。
长平之战后,赵国的部署情况
长平之战后,赵国以割让六城为由向秦国求和,在秦相范雎的刻意促成下,秦昭襄王罢兵停战 。不过赵孝成王在大臣虞卿的建议下,并没有如期割让城池给秦国,因为割地给秦,只会让秦国势力更强,但赵国土地终归有限,长此以往,赵国必将会灭亡,因此赵孝成王没有割让城池与秦国讲和 。
如果白起在邯郸之战中服从命令,是否能灭了赵国?

文章插图
《史记》记载:“以益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故不止矣 。且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 。”
既然不与秦国讲和,那么赵国接下来就可能会迎来秦国的打击报复,为此赵孝成王下令在国内提高生产,增加积蓄;抚养遗孤,增加人口;重整军备,增强战力;修缮工事,巩固防守,等一系列抗秦准备 。同时派遣使者出使诸侯建立盟约,共同合纵对付秦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