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指的是 五经指的是哪五经

五经指的是1

五经指的是 五经指的是哪五经

文章插图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
1、《诗经》:现存305篇 , 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包括十五国风 , 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 , 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 共40篇 。各篇的创作年代 , 大部分已不可确知 。根据部分诗篇考查 , 最早的约作成于西周初年 , 最晚的约作成于春秋中期 。全书是经过五、六百年时间的积累、并经过搜集者的加工和润色而成的 。
2、《尚书》: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 。最初只泛称为《书》 , 其后分为夏、商、周书 , 以后才称为《尚书》 , 义谓上古之书 。秦汉之际 , 《尚书》多亡 , 独秦博士济南伏生壁藏之书 。汉初 , 伏生求得其书 , 存28篇 , 教授于齐鲁之间 。
3、《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 , 每卦六爻 。卦辞和爻辞共约5000字 , 西周初年编定 。它不仅对于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重要的意义 , 而且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 。
4、《礼记》:汉时指《仪礼》 , 后世指《礼记》 。《仪礼》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 。汉世所传有戴德本、戴圣本和刘向《别录》本 。
5、《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事 , 以春秋代表四时 , 故名《春秋》 。现存《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 , 共记242年间史事 。
“四书五经” , 有多重要?2 作者:安平秋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
何为儒家、儒学?
对于儒家和儒学 , 人们常把它与释、道两家一起 , 列为历史上影响中国文化的重要思想意识 。甚至在这三家里面 , 人们普遍认为儒家的影响更大、更深、也更广 。但是在先秦时期 , 儒家仅仅是诸子百家里面的一家 。有人对诸子百家的说法提出质疑 。其实 , 通过考古工作 , 我们发现先秦时期 , 特别是春秋时期就有很多的诸侯国 。说八百诸侯 , 还不止 , 所以诸子百家也是存在的 。
莲鹤方壶(春秋时期) , 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到了汉代初年 ,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写了一篇《论六家要旨》 , 把儒家列为这六家里面的一家 。这六家是: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里 , 对儒家评价道:“夫儒者以六艺为法 。六艺经传以千万数 , 累世不能通其学 , 当年不能究其礼 。”也就是说 , 儒家的内容是六艺 。六艺的经传有千万数 , 数量非常大 , 一辈子也不能把它的内容搞清楚 。“故曰:‘博而寡要 , 劳而少功 。’”它的缺点是广博但缺少要点 。去学它、去做它 , 很辛苦但是很少见功效 。
司马谈又提到 , “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 , 序夫妇长幼之别 , 虽百家弗能易也” 。这已经显示出儒家对社会秩序、对家庭伦理所起的重要作用 , 那就是稳定社会和家庭的秩序 。所以 , 汉武帝中后期的“独尊儒术” , 是出于社会和政治的需要 。
到了西汉宣帝的时候 , 宣帝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汉家自有制度 , 本以霸王道杂之 , 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汉书·元帝纪》)在汉宣帝看来 , 治理国家为什么非要只用德教、周政?从这句话能看出 , 他指的是汉代初年汉高帝刘邦并不纯用儒学 , 而汉宣帝本人也不纯信儒学 。也就是说 , 尽管在汉武帝的时候独尊儒术了 , 在后来也还有一个发展过程 。随着历史长河的推进 , 儒家和儒家学说才越来越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
我们今天讲的儒家 , 就是指由孔子所开创的这个学派 。后来的许多儒家代表人物和各家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普遍公认孔子的作用 。韩非子提到:“儒之所至 , 孔丘也 。”(《显学》) 。意思是 , 最大的儒 , 到了极点的 , 就是孔丘 。东汉高诱在《淮南子·要略》篇的注释里面也说:“儒 , 孔子道也 。”高诱认为 , 儒家 , 就是孔子的学问 。刘歆的《七略》更是说:“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 , 留意于仁义之际 , 祖述尧舜 , 宪章文武 , 宗师仲尼 , 以重其言 。” 。这个话里还有一个地方值得注意 , 就是“宪章文武” 。这里的“文武” , 指的就是周文王、周武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