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是指点哪位画家 八大山人是指

八大山人是指1

八大山人是指点哪位画家 八大山人是指

文章插图
八大山人是指朱耷 。朱耷(谱名朱统 , 释名传綮 , 1626年-约1705年) , 字雪个 , 号八大山人等 , 江西南昌人 ,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 , 明末清初画家 , 中国画一代宗师 。
朱耷一生坎坷 , 于明亡后削发为僧 , 后改信道教 , 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他能诗文 , 擅书画 , 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 , 山水师法董其昌 , 形象夸张奇特 , 笔墨凝炼沉毅 , 笔致简洁 , 有静穆之趣 , 得疏旷之韵 。主要作品有《山青水碧鸟语花香》《鹭石图》《瓶菊图》 。
吴冠南——谈谈八大山人2一、八大山人绘画的材
八大山人作画用的材料并无特别之处 , 水墨、宣纸而已 。用笔枯少湿多 。用墨淡多浓少 。其实中国绘画用墨也罢 , 用色也罢都是材料和技术性问题 。而材料与技术对于绘画总体意义来说 , 所占比重其实很小很小 。成功绘画作品的意义在于作者借作品承载了多少自身对自然、社会、人生、志趣、审美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度和表述深度 。
史学界历来把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发端归纳到董其昌身上 。大都认为八大山人最早的书法与绘画是师法董其昌的 , 所以董其昌强调作画要遵从王维"水墨最为上"的思想 , 对八大山人的绘画实践不可能不产生影响 。由此我们对八大山人偏爱以黑、白两色用之于他的绘画 , 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准确地来讲 , 仅黑与白两色 , 还不足以成画 。大体上水墨画应该是黑、白、灰三色 。黑、灰是墨 。白是宣纸 。更何况墨还可分五色呢?
平心而论 , 墨也罢 , 色也罢都只是在绘画一虚一实的气机和体积范畴中的一种表现方法 。所以在这个前提之下 , 用什么材料来表达 , 效果都一样 。人为地把材料判定雅与俗、优与劣均是毫无道理的 。既然黑白水墨画可当作五色来看 , 那么五色画一样也可以当作黑白水墨画来看的 。因为原则上作品中主要所表达的是虚实气机和笔墨体积的关系 。
正由于我坚持了自我对水墨与色彩运用原则的认知 , 我才从十多年前开始尝试用纯色彩来作画 。古人虽也有重彩画法 , 但大都还是以墨为主色为辅的 。只是加重了用色量 。到我这里墨就全给摒弃了 。实践证明 , 只要坚持虚实与体积这个原则 , 纯色彩作画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二、由八大山人作品谈及书画同源
"书画同源"的说法其实还不太十分准确 。书画同源?什么是书法与绘画之源?准确地说应该是书为画源 。前人有"直从书法演画法"的认识妙句 , 正好证明了我的这一观点 。如果一定要讲书画同源的话 , 那么最早的象形文字倒的确是可以作为书、画之源头的 。
中国画自宋代文人写意画兴起以后 , 书画同源的真正意义就被理解成了以书法入画 , 并付诸了实践 。那么我较真地说画从书源似乎更加直截了当些 , 更加准确一些 。中国画成败的命脉是一根线 。线质锤炼与提高的方法就是从书法训练 , 积累中获得 。因此学习中国画不练书法是一件十分不可思议的亊情 , 我不是耸人听闻地讲写不好书法也休想画出好画!可惜如今持和我同样观点的人却是绝少的了 。
我曾就关于中国画基础训练写过!<永字八法与梅兰竹菊>一文 , 重点强调了中国书法与绘画基础训练的正确途径 。但如今在学院苖圃式教学一统天下的境况下 , 我所坚持和崇尚的这一传统学习方法 , 也几近失传了 。徐悲鸿讲"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以我的经验讲"但凡学写意花鸟画就是不能去碰素描 。"因为角度不同 , 切入点也不同 , 方法不同 , 结果也不同 。素描的修修改改、加加抠抠习惯是完全有悖于写意花鸟画落手无悔要求的!
从人物、山水、花鸟三科来看 , 直接可以把画当作字来写的就是写意花鸟画 。因此写的意义对于写意花鸟画来说犹如生命一样重要 。当然人物、山水也必须讲究"写"的意义 。"写"归根到底就是强调了书法用笔 。即使工整如宋代院体花鸟 , 同样也要讲求作品中线条"写"的律动性 。我崇尚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工整严谨 , 正是要把这样一种严谨带进自己的写意画中来 。写意画看似粗放豪迈 , 但其中的严谨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工笔画 。也是一步不到一步不了!只是这种严谨被处理在了看似的不经意之中 。而这种看似不经意的严谨在使用"心思"的程度上 , 不知比工笔可以看得见的严谨要难上多少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