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有什么特殊能力,楚汉争霸时能人辈出,为什么偏偏是他?

纵观中华历史中的朝代更迭,那些成功建国的皇帝并不都是伟人,其中,也有少部分的平凡人 。平凡,对一个统治者来说不能说是毫无作用的品质 。一个平凡的人,比有个性的人更具亲和力,他们既没有超凡脱俗的思想追求,也没有让人猜不透的言行举止,最终,这群“接地气”的统治者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 。
刘邦是个俗人,甚至有些市侩,这个家伙根本不控制自己吃喝嫖赌的欲望,最让他高兴的事就是听到周围人的赞美,这就是刘邦活着的动力 。比起那些胸怀大志忍辱负重的能人,刘邦总想着有朝一日能衣着光鲜的返乡,让街坊邻里都对他交口称赞 。
刘邦长大后做了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甚至,在刘邦当上皇帝后,他特地跑去父亲身边说:“您以前总说我是个浪荡子,而我的二哥勤恳耕种娶上了老婆 。事到如今,我建立下的这番基业跟二哥相比又如何呢?”
当刘邦披着龙袍回到自己老家的时候,小孩们愉快的唱起《大风歌》,在这种氛围中,有谁能不感动呢?不论从前有人说他没有大志向、如何浪荡慵懒,最终,坐上龙椅的终究是刘邦 。刘邦本人和乡亲们都很享受这种成功,就是因为刘邦平凡这一品质让他能够成功融入群众,而群众成了促成他基业的根本 。
【刘邦有什么特殊能力,楚汉争霸时能人辈出,为什么偏偏是他?】有人说,刘邦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痞子”,但是,这重要吗?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几位顶级人物哪个有文化?他们能称帝、称汗,为什么同样没文化的刘邦就不能当皇帝 。
我们整理刘邦和朝中群臣的对话,便可从中得出刘邦成功的秘诀:
刘邦说:“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都是惊世之才,我知人善用,这就是我为什么能成功的原因 。而项羽手底下只有一个能人范增,他仍不妥善任用此人,所以,项羽的失败早以成定局 。”
高起和王陵说:“皇上您的部下每攻下一块土地,您都会将土地作为封邑赏赐给他,大家互利双赢 。反观项羽,他根本做不到这点,他麾下的功臣都被谋害,贤良的人还遭到猜忌,战争取胜还不赏赐部下,这就是他不能与您抗衡的原因 。”
韩信说:“皇上您虽然不善于用兵,但是,您善于任用良将,这种品质是天赐的 。”
这三句话彰显刘邦“知人善用”这一优良品质,不得不说,刘邦虽然平凡且“接地气”,但是,他对人性欲望和心理学有非常透彻的了解,懂得适时的满足部下的各种需求 。正是因为刘邦深谙此道,所以,一切人才在他手下都得到了妥善的运用 。
张良平时很少对人发表言论,但是,他还是说刘邦:“沛公在这方面的能力可能真的是上天赐予的 。”可以说,像张良和韩信这等人都无法得知刘邦是从什么地方获得这种才能的 。
什么时候看刘邦像秦皇嬴政那样卖力的从历史著作中学习精华?什么时候看见刘邦对周遭的事务进行过详细的点评概括?刘邦在战争时期甚至没做过战斗总结,不论胜败从未在其中汲取经验,人们只能看到刘邦永远不会枯竭的精力和满满的斗志 。
虽说,刘邦对战争的部署、策略不怎么上心,但是,他在做出决策的时候通常会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或完全听取下属意见 。但是,在战争期间,刘邦的决断从来没有出现过很大的失策,他对天时地利的把控大多数都是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