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的前世今生_弥勒的由来

弥勒的由来1

弥勒的前世今生_弥勒的由来

文章插图
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等记载,弥勒原出身于婆罗门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佛弟子,先于佛入灭,上生于兜率天内院,经四千岁(据称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后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广传佛法 。
“弥勒”之前叫什么?2在中国***成立100周年的伟大时刻,弥勒巨变新气象令人振奋,自豪!
今天,回顾弥勒千年历史,回望更遥远的过去,千年前的弥勒文化,也让人震撼!
“弥勒”之前叫什么?弥勒沿革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境内中、东、北一带为同并县地,属牂牁郡,西南(今虹溪、巡检司)一带为律高县地,属益州郡 。蜀汉时同并称修云县,属建宁郡(郡治在今曲靖一带),律高县属兴古郡 。
南北朝时期,同并、律高均为西爨地,隶南宁州 。唐初称泉麻县,隶郎州 。
唐天宝后,南诏崛起,泉麻县地附南诏 。同期,“南诏以兵胁西爨徙二十万户于永昌(今保山一带),徙东爨部族人居西爨地”(《新纂云南通志》) 。西爨,为文化较先进的僰人,东爨部族为彝族乌蛮人 。
唐末,些么徙蛮之裔弥勒得郭甸、巴甸、部笼甸而居之,故名其部曰弥勒(《元史·地理志》),即以弥勒之人名代其部名 。宋大理国时,称弥勒部(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一),隶石城郡(郡治在今曲靖) 。
元初,弥勒部隶落蒙(今石林县)万户府 。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为千户总 。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改称弥勒州,隶广西路,州设土知州 。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弥勒州改设流官 。
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置十八寨(今虹溪一带)守御千户所,该地直隶省都司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裁十八寨所,所有军屯田划给军户和农户 。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广西府改直隶州,弥勒州改为县,沿用至今 。
“弥勒”之名,最早有记载《弥勒州志》:宋之弥勒部
据《弥勒州志》记载:“弥勒州,宋之弥勒部也 。”
而弥勒的锦屏山弥勒寺,是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由僧人如玉募资建设 。所以,是“弥勒”地名在先,“弥勒寺”名在后 。
“弥勒(莫拉)”有7个儿子
综上所述,弥勒的地名,是源于唐末,些么徙蛮之裔弥勒得郭甸、巴甸、部笼甸而居之,故名其部曰弥勒(《元史·地理志》) 。
另据云南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常汉林编著的《阿细迁徙史》一书,其中详细描述了南诏时期阿细先祖“莫拉(又称木拉)”率领“阿细军”征战(迁徙)到弥勒,并在弥勒定居的过程 。这个首领“莫拉(木拉)”之名,后来汉化音为“弥勒” 。“莫拉(木拉)”共有7个儿子,其中3人战死沙场 。
?“莫拉”的“奴隶军”(佃人军)战斗有功,被改称“阿西军”,东征昆明,定居“弥勒”,“弥勒”地名诞生
“莫拉”是“些莫徒”的后代,南诏国时期,其领导的“奴隶军”(佃人军)自从攻下“铁桥”重镇后(今丽江西北部的塔城),南诏王皮逻阁便下令取消“佃人军”的番号,改称“阿西军”,有的地方也写作“阿些军” 。
唐天宝初年(天宝年间为742年-756年),唐王朝为打开“步头路”(宜宾至宁安),激化了与东爨乌蛮的矛盾,滇池地区的两爨部落奋起反抗,起兵反唐杀官兵,在晋宁杀了唐朝使臣竹灵倩 。引发唐朝廷震怒 。
随后,为确保胜利,唐朝要求南诏出兵东征,配合这次行动,作为南诏王十分欣赏的“阿西军”,成为了这次东征的主力 。
那时的“阿西军”是兵民合一的军队,闲时耕作,战时出征,战争打到哪里,部落就迁到哪里 。就这样,“阿西军”部落又回到了老祖宗开发出来的昆明 。
攻下昆明拓东后,“莫拉”率队回到他设在“尼农千”(昆明牛鼻寨)的大本营 。这里,是“莫拉”老祖宗在过的地方,他想在这里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祖仪式 。
在祭祖前,“莫拉”派出几支大军,经过激烈战斗,扫平了滇池地区的两爨部落 。这一年年底,“莫拉”在昆明牛鼻寨的山坡上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祭祖大会 。“莫拉”请他的7个儿子喝酒盟誓,并把喝酒的大土碗摔成7块,让7个儿子一个一块,待东征胜利后再糊起来喝庆功酒 。
盟誓后,“莫拉”派兵分三路东征南伐 。
左路军,由大儿子“莫哀”率领直攻曲靖、师宗、罗平,攻陷广西路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