奁怎么读,杵怎么读


奁怎么读,杵怎么读

文章插图
奁怎么读1lián 。奁,中国古代女子存放梳妆用品的镜箱 。圆形,直壁,有盖,一般腹较深,下有三兽足,旁有兽衔环耳 。流行于战国至唐、宋朝间 。繁体字:匲匳奁籢,异体字:籨 。
汉字首尾分解:大区;汉字部件分解:大区 。笔顺读写:横撇捺横撇捺折 。
奁、匜、斝、罍、卣、簋……博物馆常见的生僻字,你读懂了吗?2 奁、匜、斝、罍、卣、簋、匜、盨、醽、簠、盉,…… 。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明网推出“我们在博物馆等你”系列策划,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各地博物馆的精美藏品 。大家在游览时,发现有很多藏品的名字是生僻字,自己既叫不出那些文物的名字,也不知道它的具体用途 。下面就跟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藏品,来看看这些生僻字怎么念,来了解一下这些字有着哪些有趣的知识 。
【jiǎ】
中国古代先民盛酒器和礼器,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成 。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于盛酒或温酒 。
饕餮纹斝
年代:商代前期
铜陵博物馆馆藏
饕餮纹斝【jiǎ】
饕餮纹斝通高33厘米,口径18.1厘米,腹径13.8厘米,是铜陵,也是整个皖南地区迄今发现的两件年代最早的珍贵文物之一 。斝为筒腹、口外侈,双菌状柱,柱顶饰涡纹,平底,三角锥足,腹部上下各饰一周饕餮纹,上下对称,共三组 。
趣味科普
爵为饮酒器,一般前面有饮酒的流,后有尾,中有杯,一侧有板,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间有柱,除起装饰作用之外,还在饮酒时抵住鼻梁,防止暴饮过量 。从饕餮纹爵、饕餮纹斝,到双柱爵杯、龙柄盉等,这些酒器无一不与我国悠久的酒文化、饮食文化密切相联 。而铜陵作为商周时期铜原料产地,通过“金道锡行”,使铜、锡这些铸造青铜器所必需的原料以北上入贡或交易的方式输送到了中原地区,并由此创造了“吃喝”的文化,开启了“吃喝”的文明 。
【Yuán】
同“圆”;指天体 。
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复道三角纹圜【Yuán】底彩陶罐
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口径9.5厘米,高22厘米 。夹砂橙黄陶,通体施紫红彩 。口沿内外各绘一圈倒三角网纹,耳部绘折带纹,腹部两面分层绘复道三角纹,各层之间用平行线分隔,腹两侧绘菱形网纹 。图案皆由平行线组成,繁缛而不乱 。
圜(Yuán)底:指陶器底部为圆形而向外凸出者 。这种形式的陶器底部,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已普遍出现,如红陶盆、钵、罐等器皿中较多 。圜底沿袭的时间较长,到战国时期仍有,是我国早期陶器底部的主要造型 。
趣味科普
甘肃素有“彩陶之乡”美誉,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地区之一,这里也是中国彩陶最为发达的地区 。人类文明诞生初期,先民们在泥土上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了人类文明的历程,这些遗留下来的珍贵彩陶就成为最原始的艺术品 。一件件彩陶,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是先民们创造历史、开拓西北的重要见证 。

【Zhǐ】
缝纫,刺绣 。“针黹”即指缝纫、刺绣等针线工 。
织锦绣绢针黹盒
甘肃省博物馆藏
年代:汉代
织锦绣绢针黹【Zhǐ】盒
织锦绣绢针黹盒高16.9厘米,长31厘米 。针黹盒以苇作胎,外用绢、锦等织物,织成富丽精细、结构明快的花纹,锦上还有精美的锁绣花纹 。针黹盒内装纺线锭、缠线板、线轴等,均是汉代珍贵的纺织工具 。
【奁怎么读,杵怎么读】趣味科普
女性的缝绣用具种类繁多,不用时便将这些工具收纳于容器之中 。因收纳容器的形制和材质变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有着不同的名称 。织锦绣绢针黹盒作为汉代针线包的代表,外饰锦绣,华丽丽地出现在今人面前,真实再现了两千年前河西富庶人家的精致女性生活和民间智慧,默默讲述了河西女红故事 。在中国“男耕女织”的时代,民间女红均出自劳动妇女之手,这是当时社会衡量一个女子巧与拙的标准 。她们远离了一切烦嚣与浮躁,在尘世的某一个角落,编织着自己的期望 。
【lián】
中国古代女子存放梳妆用品的镜箱 。圆形,直壁,有盖,一般腹较深,,下有三兽足,旁有兽御环耳 。流行于战国至唐、宋间 。
东汉绿釉陶奁
惠州博物馆藏品
年代:东汉
东汉绿釉陶奁【lián】
东汉绿釉陶奁通高24.5厘米,口径18.9厘米,底径17.5厘米 。奁,为古代妇女盛放梳妆用品的容器 。变形博山式圆盖,直口,圆唇,平底,三足,器呈圆筒形,腹部堆塑浮雕,口沿饰弦纹,胎体厚实,泛黄,施绿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