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的意思是啥 附庸风雅什么意思


附庸风雅的意思是啥 附庸风雅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尹吉甫家庙位于房县尹吉甫镇宝堂寺
【附庸风雅的意思是啥 附庸风雅什么意思】小国以依附庸国为荣
附庸风雅是一个汉语成语 。然而,在古代“附庸”和“风雅”是毫无关联的两个词 。其中,附庸,原指依附大国的小国,有依附之意;风雅,泛指诗歌,指诗经中的国风与大、小雅,也用来代指《诗经》,泛指诗文之事 。
如今,附庸风雅是指缺乏文化素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土,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
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成语来源历史悠久,前后两字记人记事,与古老的十堰息息相关 。
十堰地域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 。夏商周三代有房、庸、彭、微、麇、绞、均、郧等古方国先后在十堰境内建国 。
春秋时期,建都上庸(位于今天竹山县西南区域)的庸国,是楚、秦、巴三国间较大的国家 。公元前611年,庸国被这三个国家所灭 。
庸国所处的长江中下游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发祥地,与黄河流域的古殷商之地一样,同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按照周代的礼制,周武王在分封土地时,最大的宗姬国不过百里,小者仅五十里,不满五十里更小的封地要依附于诸侯国,而古庸国,则是一个横跨长江至汉水地域辽阔的大国 。
古庸国盛极一时,当时疆土比早期的周宗姬封侯国还大,包括麇、鱼、夔、儵等附属小国,其东部含古麇属地,东南部含鄂西及湖南张家界市及慈利、桑植等县,今巴东、兴山、秭归、建始等县,是古代夔国的领地,当然也是庸国所属 。
不仅地盘大,庸国还是一个神秘而强大的文明古国,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形态,其占领峡江地区后,拥有了峡江盐泉,并成为盐业大国,同时还是制陶大国、筑城大国、铸造大国等 。先秦许多文化之谜都与庸国紧密相连,庸文明几乎包括了全部的古文明元素 。庸人更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 。在古代,西方最为典型的民族是希腊的斯巴达人,而东方则是中国的庸人 。
《古代战事考》记载的“惟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这些善战的庸人主要指的就是土著先民賨人 。因此强大的军事技术,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众多的方国以纷纷依附庸国为荣,是为“附庸” 。
据《尚书》介绍,庸国曾率卢、彭、濮等南方八国军队协助周武王伐纣 。灭商之后,庸国作为南方群蛮的领袖,以军事实力奠定了老子所说的泱泱大国地位 。
附庸风雅的意思是啥 附庸风雅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房县是中华诗祖尹吉甫故里
“风雅”代指《诗经》也泛指文化
今天,我们使用“附庸风雅”这个成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但是在古代,“附庸”和“风雅”却是两回事,而且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不存在要追随的关系 。
“附庸”是指小国以依附庸国为荣,那么“风雅”又为何泛指文化呢?
原来,“风”和“雅”是《诗经》的两个组成部分 。《诗经》由三部分组成,即风、雅、颂 。“风”是各诸侯国的民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又分大雅、小雅,是周王室“邦畿”之内的音乐,被尊崇为正声,共105篇;“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共40篇 。因此,“风雅颂”或者“风雅”就用来代指《诗经》,“风雅”因此也用来泛指文化 。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究竟由谁将这些诗歌编纂成书的呢?迄今仍存在种种不同的说法 。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
近代学者朱自清认为,《诗经》的编审权很可能在周王朝的太师尹吉甫之手 。各国的乐工和太师们是搜集和整理《诗经》的功臣,但是要取得编纂整体的统一,就非周王朝的太师莫属 。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 。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若不经过周王室的乐官——太师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 。可以说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 。
房县被授予“中国诗经文化之乡”
尹吉甫是房县人,为距今约2800年前周宣王的重要辅臣,是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 。由于尹吉甫担任的官职是内史 。西周时内史又称“内史尹”或“作册尹”,简称“尹”,所以“尹”是官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