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附中国际部招生 交大附中国际部 交大附中国际班好吗( 四 )


交大附中国际部招生 交大附中国际部 交大附中国际班好吗

文章插图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中的校园招聘画面 。
在学历通胀、课业任务的压力下 , 习得文科黑话 , 应付作业跟论文 , 成为广大青年心照不宣的默契 。其实 , 文科黑话就像报菜名 , 看上去很像那么回事 , 水平很高 , 但仔细琢磨 , 你就发现这事跟你报菜名一样 , 你说异化、剥削、解构、消费社会 , 浪费的脑细胞甚至不如你记住小区街道有哪些植物 。
前不久 , 我的一位豆瓣朋友感慨现在的上海交大附中国际部 , 小孩子都记得德勒兹的无器官的身体概念 , 其实 , 这也不奇怪 , 国际部本来就是对口留学深造的 , 能进上海交大附中国际部的孩子 , 家境一般不会差 , 在富足、安稳的环境下 , 孩子们培养哲学的兴趣 , 记住一些哲学概念 , 并不是稀奇的事 , 这本质上跟我们小时候记作文素材一样 。但其中令人叹息的 , 或许是当一线城市国际部的孩子畅谈福柯、德勒兹 , 四五线的小镇青年、农村青年 , 却只能继续在题海中苦熬 , 偶尔读到哲学 , 能一起交流的也少之又少 , 换来的更多是冷漠、偏见 , 眼前是教育资源不均的巨大鸿沟 。
03
“文科黑话” , 走向思维的懒惰
诚然 , 一些社会现象的阐释 , 需要求助于专业词汇才能融会贯通 。比如马克斯·韦伯提出的“Charismatic Leadership”(克里斯玛型领袖 , 亦可通俗理解为超人领袖) , 对诸如希特勒、斯大林等政治强人 , 具有高度且准确的概括 , 并让人理解此类政治人物不断涌现的内在原因 , 以及其在政治场域中扮演的位置 。又例如韩剧《浪漫的体质》里提到的邻避效应(Not-In-My-Back-Yard) , “指居民或在地单位因担心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 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 , 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现象” , 能用它来解释垃圾焚烧厂选址引发争议等社会议题 , 其实也相当贴切 。
交大附中国际部招生 交大附中国际部 交大附中国际班好吗

文章插图
《浪漫的体质》(2019)剧照 。
但是在专业词汇过剩堆积 , 步步发展为文科黑话的过程中 , 我们应当看到 , 文科黑话越来越成为思维懒惰的表现 。在遇到具体事例时 , 一些沉浸于学术话语 , 或者似是而非其实懒于深入思考的人群 , 习惯于对事情进行简单概括 , 并使用“文科黑话”加以归纳 。比方说 , 遇到任何存在雇佣关系的案例 , 都使用剥削、异化、规训 。固然 , 在当下劳工议价权有限的情况下 , 在许多行业 , 底层劳工都存在被剥削的状况 , 但仍存在一些具体事例是不能用剥削来简单概括的 , 比如出版业常见的独立出版机构与作者、译者的纠纷问题 , 公益组织与小众青年空间的内部问题等 , 每一件事都需要具体分析 , 可如果还没深入分析 , 就使用文科黑话 , 讨论的议题焦点就容易被模糊 , 或者沦为一场符号式的话语狂欢 。就像当我们都在说内卷 , 内卷也是被消解的 。
调侃文科黑话的人 , 大部分就是文科从业者或“逃逸”人员 。他们调侃乃至批评文科黑话 , 就是因为曾经深受其害 , 心知肚明这些黑话的鸡贼和无力 , 它们无助于解释现实 , 只会让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更加混乱 。所以 , 问题不在于“异化”和“规训”这些词汇本身 , 而是它们如何迅速被滥用 , 又在被滥用的过程中消解了对现实的反抗力 , 最后抑制激情、使人倦怠、令人在繁密的词汇之林头昏脑涨 。
用调侃的话说 , 文科黑话已经成了注水产业链的一部分 , 它不是独立思考 , 恰恰阉割了个人的独立性 , 所以 , 反思文科黑话 , 不仅仅是反思一种陈词滥调 , 也是在唤起我们对生活的激情、对语言的懒惰和陈旧在根本意义上的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