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印刷机的色厂牢度 无纺布印刷机 无纺布袋自动印刷( 五 )


6.3.2资源化利用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所有印刷工艺 。印刷生产 中产生的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 均属于可再生资源,可由专门单位 进行回购并进行再生利用 。一般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比例大于等于98%,可减少二次污染,同时可产生经济效益 。
6.4 噪声污染 治理技术企业规划布局宜使主要噪声源远离厂界和噪声敏感点 。由印刷生产设备 和辅助设备的振动、摩擦和撞击等引起的机械噪声,可采取减振、隔声措施,如对设备加装减振垫、隔声罩或将某些设备传动的硬件连接改为软件连接;车间内可采取吸声和隔声等降噪措施;对于空气动力性噪声,可采取安装消声器等措施 。
7 环境管理措施
7.1 一般原则
7.1.1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采用污染物预防技术,若仍无法稳定达标排放,应采用适合的末端治理技术 。
7.1.2包装印刷产品应优化设计,在满足产品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图文部分覆盖比例、印刷色数、墨层厚度及复合层数 。
7.1.3新、改、扩建项目应优先选择胶印、凸印等产污水平较低的印刷工艺 。
7.2 环境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台账制度和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制度 。
7.3 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7.3.1调配过程控制措施
7.3.1.1 减少油墨、胶黏剂 等的手工调配量,缩短现场调配和待用时间 。
7.3.1.2 油墨、胶黏剂等的调配应在密闭装置、空间内进行 。可使用全密闭自动调墨(胶)装置进行计量、搅拌、调配;或设置专门的调墨(胶)间,调墨(胶)废气通过排气柜或集气罩收集 。
7.3.2输送过程 控制措施
7.3.2.1 采用密闭容器和管道调配、输送含VOCs原辅材料,减少原辅材料 贮存、配制及供应过程VOCs的逸散 。
7.3.2.2 向墨槽中添加油墨或稀释剂时宜采用漏斗或软管等接驳工具,凹版印刷工艺添加稀释剂宜采用黏度自动控制仪,以减少供墨过程中VOCs的逸散 。
7.3.3印刷过程控制措施
7.3.3.1 使用溶剂型油墨的凹版、凸版印刷机宜采用封闭刮刀,或通过安装盖板、改变墨槽开口形状等减少供墨系统敞开液面,从而减少VOCs的逸散 。
7.3.3.2 控制印刷单元(主要是供墨系统)环境温度,防止高温造成溶剂逸散速度增加 。
7.3.3.3 避免送风或吸风口正对墨盘,造成溶剂逸散速度增加 。
7.3.3.4 应提高烘箱的密闭性,减少因烘箱漏风造成的无组织排放 。
7.3.3.5 控制烘箱送风、排放量,使烘箱内部保持微负压 。
7.3.4清洗过程控制措施
7.3.4.1 根据生产需要合理控制使用油墨清洗剂,避免清洗剂的一次性大量使用 。根据工作流程规定清洗剂的使用量,使清洗工作标准化 。
7.3.4.2 集中清洗应在密闭装置、空间内进行,可采用自动清洗机或在配置有废气收集设施的清洗间完成 。
7.3.4.3 清洗产生的废溶剂,宜采用蒸馏等方式回收回用 。
7.3.4.4 清洗完成后,沾染有清洗剂的废抹布等应放入密闭容器,防止VOCs的逸散 。
7.3.5贮存过程控制措施
7.3.5.1 油墨、稀释剂、清洗剂、有机溶剂等含VOCs的原辅材料在非即用状态时,应加盖密封,并存放于安全、合规场所 。
7.3.5.2 废油墨、废清洗剂、废活性炭等含VOCs的危险废物,应分类放置于贴有标识的容器内,加盖密封,存放于安全、合规场所 。
7.3.5.3 确保贮存油墨、溶剂等的容器材质结实、耐用,无破损、无泄 漏,封闭良好 。
7.3.5.4 分装油墨或溶剂的容器盛装量宜小于80%,避免受热、转运时溢出 。
7.3.6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
7.3.6.1 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要求运行污染治理设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 16297、GB 37822、GB 8978、GB 12348的要求 。地方有更严格排放要求的,还应满足地方要求 。
7.3.6.2 企业宜通过建设备用污染治理设施等方式,保证在污染治理设施检修等非正常情况下的污染物达标排放 。
7.3.6.3 企业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应在规定的监控位置设置采样口和永久检测平台,采样口的设置应符合HJ/T 1的要求,同时设置规范的永久性排污口标志 。有排放处理设施的还应在处理设施进、出口处设置采样孔,并满足相应的采样条件 。
7.3.6.4 企业应采取措施控制或处理污染治理设施产生的二次污染物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827,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