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消炎药的种类 消炎药的种类 消炎药的等级划分

“抗菌”和“消炎”两个完全不同的词,在生活中常常被混为一谈 。究竟哪些是抗菌药,哪些是消炎药,二者在使用上有何不同,今天请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药师郭晓龙给大家说一说 。

儿童消炎药的种类 消炎药的种类 消炎药的等级划分

文章插图
抗菌药抗的什么菌
抗菌药是指对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及部分原虫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一类药物,也就是能够帮助人们对抗细菌感染的药物 。它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等)和抗生素 。这些药物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包括片剂、乳膏和通过注射给予的液体制剂 。
抗菌药属于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会告知开具的药物属于抗菌药 。抗菌药的包装药盒和说明书中也标注有“适应症:本品用于治疗某某感染” 。常见的抗菌药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 。
抗菌药在服用期间有一些注意事项 。
●前后一周不可饮酒
服用某些抗菌药(如头孢菌素类、甲硝唑、复方磺胺甲噁唑等)期间饮酒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其临床表现为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甚至死亡等 。因此,在服用抗菌药前后至少一周时间不可饮酒 。
●剂量及疗程严格遵医嘱
是否应用抗菌药、使用剂量与疗程,都应当遵从医嘱 。不应自行更改剂量或服用时间,以防止病情反复 。
●服用某些药需要防晒
服用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磺胺类抗菌药后暴露于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可能会发生光敏性反应,因此在服用这类药时应当避免过度暴露于光源下 。
消炎药对症“红肿热痛”
了解消炎药的前提是知晓何为“炎症” 。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其临床表现的五大特征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
消炎药主要包括两大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甾体类抗炎药 。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抗炎药物之一,可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常用药有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布洛芬等,主要作用是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 。由于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是非处方药,尤其注意别过量使用 。比如,生活中常常会用到的布洛芬有解热作用,但只能暂时使体温下降,药效过后体温会再次升高,所以医生要求仅在高热时,即体温超过38.5℃时使用 。
另外,这里还要特别说明一下,不少人认为阿司匹林是抗菌药,其实它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在临床上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常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是指皮质激素类药物,起到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代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可的松等 。这类药物由于是激素类药物,有一些副作用,还可能掩盖一些症状,影响疾病的判断,所以也不能乱用,要遵医嘱谨慎使用 。
医嘱:抗菌药“无处方不要吃”
简单来说,致病细菌入侵,为感染;身体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为炎症 。有感染,一定有炎症,但有炎症,不一定有感染 。
引发人体炎症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及外伤等 。但抗菌药只对由细菌引发的炎症有作用,对于其他原因引发的炎症,应用抗菌药治疗于事无补 。比如,普通感冒绝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应用抗菌药治疗是无效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这类炎症使用抗菌药治疗也是无效的 。
【儿童消炎药的种类 消炎药的种类 消炎药的等级划分】对于严重细菌感染的患者,抗菌药可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过于频繁地使用这类药物,甚至在不需要的时候也使用,这种滥用行为会产生诸多危害 。滥用抗菌药会加速细菌的耐药性,并使现有治疗方法不再有效,这是全球卫生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一旦细菌对抗菌药产生耐药性,那么普通细菌感染也将不再有药可治 。
所以,抗菌药切记不要随意吃,一定要遵医嘱按剂量按疗程规范服用,也可简单理解为:无医生处方就不要吃 。同样的,被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时,不愿意用抗菌药也是错误的 。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药学部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