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大名村官桥村 全国十大名村 全国有名的村

说起集体化道路,很多人都会想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推行的各种集体化政策,尤其在农村,集体化道路发挥了它最大的能力,无数的村庄因为这样的改革而一举成为全国有名的“富豪村”,而它们中的一部分又因为当时积累的资本和不断地拼搏奋斗使得它们在今天依旧是“土豪”般的存在 。

全国十大名村官桥村 全国十大名村 全国有名的村

文章插图
富豪村

坚持人民公社:“周家庄与华西村不太一样 。周家庄在今天仍旧是特立独行的,周家庄位于河北晋县,在当年也是数一数二的好村子,而在1982年前后,这个村子面临着一个全国上下的大部分村庄都面临着的问题,那就是要不要“分包到户” 。
这一年里,全国上下都在讨论是否解散人民公社这种集体制度,分包到户的制度下,能够调动起村民的劳动积极性,并且村民对土地的使用有着自己的选择权,但在当时周家庄的书记雷金河却认为人民公社制度更适合自己的村子 。
所以在他的动员下,全村上下都签署了自愿保留人民公社的志愿书 。事实也证明,雷金河的做法是正确的 。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周家庄在农业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同时又积极发展工业,有9家大型集体工业企业,并且形成了各种文化、养殖产业链,极大地增加了村民收入 。
现在周家庄所有的乡民都享受着涵盖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十多个方面的福利,而这些都离不开集体经济在这个村子里发挥的巨大作用 。
全国十大名村官桥村 全国十大名村 全国有名的村

文章插图
周家庄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在江苏省无锡市有这样的一个村子,在进村的路口处,五个大字被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天下第一村” 。这个村子更多地被人们叫做华西村,现在的华西村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村子里的人衣食无忧、福利健全,而这一切成果都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说起 。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我国开始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逐渐取消生产大队,华西村顶住压力,选择继续实行集体经济,依旧按照大队的方式进行生产 。而正是这样的举措让华西村有了今天的发展 。
华西村靠着农业起家,在这几十年的过程里不断壮大自己,靠着“一分五统”的方式,在2003年时总面积已经达到了35平方千米 。
这时的华西村俨然成了富庶的村庄,但村民也知道,单纯依靠农业是不行的,所以华西村开始进行经济转型,从单一农业到旅游业、制造业、金融、海洋工程等等,华西村最后成功实现转型 。
2010年时已经实现了销售收入512亿元的傲人成绩 。这也让华西村牢牢地坐稳了“天下第一村”的位置 。
但是随着时间流转,华西村也开始走起下坡路了 。
根据统计,在2018年第一季度末时,华西村的负债总额已经达到近400亿元,而这与华西村原本党支部书记吴仁宝的离开有着巨大的关系,当初就是他带着华西村民过上集体的好日子,如今他因病逝世,由他的后代继续接任,可这也让华西村成了一种特殊的存在 。
吴家人在村里可支配的资金远远大过其他人,俨然一副“家族企业”的模样,同时转型失败等问题也困扰着华西村 。多年前吴仁宝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村民,走集体道路是可行的,现在也希望有人继续接过他的大旗,早日解决困难,让华西村再次振作起来 。
全国十大名村官桥村 全国十大名村 全国有名的村

文章插图
华西村
农业标杆:大寨村在1964年,毛主席曾经发出过名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而这样的号召口号也是在毛主席亲自去大寨村视察过后得出的结论,殊不知,大寨村的过去,其实是一番贫穷的历史 。
大寨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全村有着两百多户人家,占地1.88平方公里,海拔1162.6米,但从数据上来看,这样一个村庄与其他村庄似乎并没有太多区别,可这里因为长期遭受风蚀水切,形成了特殊的“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地理形貌 。
这使得这里土壤贫瘠,农作物大多无法存活,村子里的人穷困潦倒 。
而这个村子的转变发生在1953年合作社成立之后,那时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和贾进才、宋立英等领导干部开始带领村民与这穷山恶水对抗,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愣是在这沟壑崎岖的地形上开垦除了一片片农田 。
十年时间里,改善了大寨村的样貌,也让这里的人过上了好日子,更让这里的农业发展成了全国的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