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如何弄死制约她走向权力顶峰的女人!

慈禧与慈安之争
光绪七年(1881)三月初十日戌时 , 年仅45岁的慈安皇太后猝然崩逝于钟粹宫 。随着这位比慈禧还小两岁的仁爱忠厚皇太后突然暴毙宫中 , 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骤然变成慈禧一人独裁 。因此 , 对于她的死因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 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她的猝死与慈禧联系起来 。
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有什么关系?
慈禧和慈安都是咸丰的妃子 , 而慈安是皇后 , 慈禧是太子的母亲 。咸丰死后 , 她们俩都被尊为皇太后 。慈禧为西太后 , 慈安 为东太后 , 她们俩是咸丰的正室与侧室的关系 。
【慈禧如何弄死制约她走向权力顶峰的女人!】网络配图
一段清末史 , 留下了“两宫太后”之间诸多的疑案 。由于最终清末政坛“女主”慈禧当权 , 西太后慈禧和正宫太后慈安的关系 , 便被前者捣成了一潭浑水 , 使后人难于从中看出真相 。在这段其实清晰而被捣成的“浑水”中 , 后人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 , 忘记这段两宫太后关系史 , 不论过程是非 , 只论结果成败 , 是捣成“浑水”者慈禧的主旨;二 , 是慈禧 , 才在这段历史的浑水中摸到了鱼 。尤其是 , 在时人笔记对慈安“长厚”、“温和”的赞美词中 , 另一拨人透过这种赞美看到了人性的劣根 , 便是对“摸鱼”者的妒忌 。这更使得这段“水”愈发浑浊而“深如海”了 。
史笔关于慈禧与正宫慈安的第一次矛盾冲突记载 , 是“兰贵人”(后来慈禧)入宫得宠之际 。有一段时间 , 咸丰皇帝表现得像《长恨歌》所谓那样:春宵苦短日高起 , 从此君王不早朝 。皇宫“祖宗之法”规定 , 但凡皇帝每夜“临幸”某妃 , 都由太监将名册一式二份 , 一式由内监“敬事房”收录 , 一式交于正宫皇后 。皇帝也难 。皇帝不上朝的消息经由太监传到了正宫慈安耳中 , 慈安便手持“祖训”前往干预 。待咸丰皇帝前脚走 , 慈安便把“兰贵人”唤至皇后行使权力的坤宁宫 , 命令哭哭啼啼的“兰贵人”下跪 , 宣示她不守“妇道” 。正欲家法从事 , 人走心在的咸丰皇帝匆匆走了进来 , 大呼“请皇后免责 , 兰儿已有娠矣” 。慈安听到此言 , 连忙下座说:“帝胡不早言 , 吾之杖伊 , 遵祖制也 , 受杖堕娠 , 失祖训矣 。皇上春秋虽盛 , 储宫未备 , 吾安可守一训 , 而失列祖列宗之遗意哉?”(引自许指严《十叶野闻》)皇上造人计划 , 关乎国运千秋大业 , 朝政此时彼时 , 何足道哉?
网络配图
史笔明确记载的“两宫”第二次冲突 , 发生在光绪六年(1880年)的咸丰皇帝东陵祭祀仪式上 。中国人都知道 , 祭祀仪式都有一定的规矩 。在那个时代 , 尤其对于皇家来说 , 它几乎超越了“国法” 。咸丰皇帝死前 , 西宫太后慈禧不过是“懿贵妃” , 咸丰死后才升为“西太后” 。就是说 , 如果此时咸丰皇帝九泉下有知 , 他还不认识这个“西太后”呢 。祭祀开始 , 慈安坚持按咸丰帝生前规矩 , 慈安居前 , 旁边空位留给先于咸丰帝死去的那位“正后” , 而慈禧稍居下位 。对此 , 慈禧据理力争 , 两宫太后并坐“垂帘”已久 , 还提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所谓规矩 , 是对现实西太后的侮辱 , 叫她何能“母仪天下”?最终仪式依就了慈禧意愿 。史笔记载 , 这次在皇家祭祀公开场合中的争执 , 使得西后对正宫东太后尤为“衔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