蝽虫卵有毒吗 蝽虫有毒吗( 二 )


那为什么要开展锥蝽调查?福建省有锥蝽吗?
锥蝽传播的不是艾滋,它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寻找它只为调查!为什么要找虫?掌握锥蝽的分布现状、检测其是否携带克氏锥虫并开展后续的研究,可为预防与控制美洲锥虫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是美洲锥虫病的非流行区,目前国内无美洲锥虫病的病例报道 。近年来,由于国际交流、援非及劳务输出日益频繁,美洲锥虫病及其媒介生物输入中国的风险存在,但目前对中国现有媒介生物种类能否感染克氏锥虫未知 。
为此,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联合10家合作单位(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合作单位之一)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要热带病相关入侵媒介生物及其病原的动态分布与资源库建设》并获得成功,开展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锥蝽的调查与研究是此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 。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科自2016年开始在全省开展锥蝽调查,并于2017年7月首次发现红带锥蝽,捕获的红带锥蝽未检出克氏锥虫 。锥蝽调查开展至今,广东、海南、福建、广西和江西省先后发现红带锥蝽,均未检出克氏锥虫 。
(解剖镜下的雄性红带锥蝽背面观)
如果被锥蝽叮咬了怎么办?
锥蝽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并不是所有锥蝽都携带克氏锥虫,只有在该病流行区才有部分携带,大家不必过于紧张 。锥蝽叮咬可致皮损或一侧眼睑青紫肿胀,部分被叮咬者可出现发热、头痛,甚至过敏性反应 。
公众应加强防护,避免被锥蝽叮咬 。防护建议:①改善和清洁房屋,安装纱门纱窗,防止锥蝽进入室内;②避免在简陋居所休息,夜晚睡眠应使用蚊帐;③户外或野外活动时应穿长衣长裤,身体裸露部位涂抹蚊虫趋避剂 。
若不慎被锥蝽叮咬后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居民若发现类似文中锥蝽的昆虫,可将其收集并联系我们,我们可帮助您确认是否为锥蝽并提供健康咨询 。
专家提醒:夏季还应该警惕这些虫类叮咬传播疾病
夏季高温湿热、蚊虫孳生,其中吸血蠓、蜱虫、隐翅虫等是夏季常见虫类,这些虫类通常会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专家提醒,市民需要加强防范 。
警惕一
吸血蠓
吸血蠓,通俗称墨蚊、小咬,是一种体型较小的昆虫 。常在山林或植被茂盛的场所活动,绿化较好的小区通常比较多见 。吸血蠓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出来活动 。
?症状:
人被吸血蠓叮咬后,会有激烈的灼烧疼痛,在叮咬部位周围形成红色条带,有些人还会引起过敏反应,具有激烈的瘙痒感 。这些嗜吸人畜血液的蠓种不仅刺叮吸血,还能传播多种疾病 。
?建议:
1、市民可在门窗等处布置网孔小于3/4毫米的纱窗或纱门,防止吸血蠓钻孔进入屋内 。
2、外出时,可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驱避剂,并在衣物上喷洒驱避剂或氯氰菊酯杀虫剂 。
警惕二
蜱虫
蜱虫,又名壁虱或扁虱 。一般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的草地、灌木丛和森林等场所 。近年来,不少城市的公园和新开发区小区等场所也能发现蜱虫 。
?症状:
蜱虫在叮咬人畜吸血时多无痛感,因此不易被发觉 。一旦被蜱虫叮咬后,其皮肤伤口处便会出现水肿、发炎等反应,甚至形成溃疡,严重时可引起瘫痪 。
?建议:
1、市民在野外旅游或作业时,应穿浅色的衣服,暴露的皮肤适当涂抹驱避剂,尽量避免坐卧在草地上 。
2、若发现身上有蜱虫或发现被蜱虫叮咬时,不要拍打,应当用木棍或其他的工具把蜱虫移走,或用镊子把蜱虫拔出,并对伤口进行清洗,用类固醇膏剂涂抹,症状严重须立即就医 。
警惕三
隐翅虫
隐翅虫是黑色蚊形小飞虫,毒隐翅虫分布较广,常见于温带地区的江岸、河边、田地菜园等处,白天栖于阴暗潮湿处,夜间在有灯光处飞行 。5-8月份是此病的高发期,该虫体各段均含毒素,具有强酸性 。
?症状:
“如果隐翅虫落在皮肤上被拍打,就会放出大量强酸性毒汁刺激皮肤,导致发炎 。”谢汉国说,如看到小虫子停留在脸上,千万不要用手拍击,正确的做法是拨落在地、用脚踩死 。
?建议:
1、市民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杂草、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熄灯 。
2、若碰到隐翅虫腐蚀皮肤,不要过于恐慌 。如已出现皮疹,可立即用碱性的肥皂、香皂等清冼,外涂炉甘石洗剂,也可用马齿苋捣烂敷于患处 。同时,为了加速痊愈、防止皮肤感染,应及时上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