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山堰塞湖地震遗迹 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

唐家山堰塞湖地震遗迹 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唐家山堰塞湖是由于地震而造成的山体滑坡堵截河谷或河床后 , 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位于中国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 , 其堰塞坝位于北川老县城曲山镇上游4公里处 。堰塞坝体长803米 , 宽611米 , 高82.65至124.4米 , 方量约2037万立方米 , 上下游水位差约60米 。
据说四川有个“堰塞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2●●●
【唐家山堰塞湖地震遗迹 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1月3日17时40分许 , **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10·11”山体滑坡点发生二次滑坡 。
据现场观测 , 金沙江水位上涨较快 , 已断流并形成堰塞体 。
截至4日11时25分 , 堰塞体水面以上新增塌方体积约310万立方米 , 加上之前的堆积体 , 总量约500万立方米 。
初听堰塞湖
你可能以为它是某地的一个湖泊
有网友称
他一直认为堰塞湖是四川的一个地方
……
那么 , 堰塞湖到底是啥?
我们首先关注一下事件本身
1
10月11日晨 , 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发生山体滑坡 , 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 。12日17时许 , 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 , 威胁逐步减除 。
11月3日再次发生滑坡 , 这次发生的塌方体体量更大 , 滑坡现场道路不通、通讯不畅 , 给抢险救援带来一定的难度 。
据最新统计数据 , 金沙江两次山体滑坡已导致受灾县(区)民房倒塌100户、严重损坏843户、一般损坏170户 , 当地先后转移安置群众1500余户、8300余人 , 其中5381名受灾群众目前居住在集中安置点 。
经初步测算 , 截至4日11时25分 , 堰塞体水面以上新增塌方体积约310万立方米 , 加上之前的堆积体 , 总量约500万立方米;堰塞湖堰顶龙口宽度约195米 , 堰长约273米 , 堰顶龙口至上游水位线高差约58.24米 。
网络配图
昌都市水文局监测数据显示 , 金沙江堰塞湖坝前站(距堰塞体约3公里)4日5时0分水位2903.94米 , 较3日17时0分水位上涨11.10米 。
藏曲波罗站(距堰塞体上游约15公里)4日10时0分水位2907.64米 , 较3日17时31分水位上涨10.5米 。叶巴滩站(距堰塞体下游约53公里)4日10时0分水位2698.90米 , 较3日17时0分水位下降2.18米 。
灾情发生后 , 按照**自治区领导的指示要求 , 昌都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通知临江乡(镇)、村(居)组织排查 , 确保临江低洼区域受威胁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
网络配图
与此同时 , 昌都市立即成立以市委书记阿布为指挥长的应急抢险工作指挥部 , 启动了市二级、县一级应急响应预案 , 抽调专人组成工作专班 , 安排江达县及驻昌都部队和各警种 , 组织精干力量连夜赶赴现场核实山体滑坡的具体情况 , 要求现场人员密切关注滑坡点动态、随时预警预报;启动了与四川省甘孜州的应急救援联动和信息互通共享机制 。
然后 , 小据再给大家科普一下堰塞湖~
2
堰塞湖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 , 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 , 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
成因:
堰塞湖类型:
火山熔岩型
由火山溶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 著名的五大连池火山群便有此类型的堰塞湖 。
山体滑坡型
由山体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多见于藏东南峡谷地区 , 且年代都很新近 。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因素所致 , 该地区河流分布密集 , 且秋季多雨 , 再加上山体松软 , 因此经常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 阻断水流从而形成堰塞湖 。
地震型
地震型堰塞湖也是由于地震活动引起山体滑坡阻断水流造成的 。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由于山体滑坡造成的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 。
治理办法:
1、首先要及时通报消息 , 并组织疏散下游人民群众 , 确保人身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