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字稿酬360万这是唐朝最贵的稿费了

写字写文章这玩意,不只是文化活,也是商业活,自然是有市场价的,现代商品社会如此,古代农耕社会也如此 。古来圣贤文人,在为人为官方面,可以清廉,但在出售文化产品方面,因为是劳动所得,那可就不客气了,例如郑板桥写对联,开价两千两银子,给一半就写一半,按酬出工 。
满腹经纶换来优势生存资本也是应该的,这不是对人格的侮辱,而是对文化产品的尊重,在文化文学高度繁荣的大唐王朝,当然也如此 。
才子怪癖
网络配图
在唐朝中期,有一个写手,姓皇甫,名湜,到现在,名气没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那么大,但当年也是大唐帝国文化界一大牛人,本事先不说,他脾气可真够牛的,在当时的社交界,可谓劣迹斑斑 。
据《新唐书 韩愈传》和《唐语林证》的记载,皇甫湜同学是名教授韩愈老师的学生,对朝廷、对同事、对同学,总是牛气冲天,得罪人一大把 。考上进士后,参加吏部组织的选拔考试,一张考卷写的啥呢?把朝廷骂了一通,结果被贬到河南嵩县当小县尉 。
这种脾气的人在封建王朝的仕途当然是慢吞吞的,好不容易当到工部郎中,结果好酒贪杯,一喝高了,看见谁都骂,结果皇甫同学混得“门无辙迹,庖突无烟” 。
褊急之性独异于人
门前没有车轮印,说明没有朋友开车跟他交往,停车费是省了,可社交没了,在唐朝,没社交就是没机会,没机会就是没饭吃,因此厨房里不冒烟 。没法子,有个性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
皇甫同学不仅待人牛,待动物也很牛 。有一回被小蜜蜂蜇伤了手指,居然跟这种小动物较起真来 。这只蜜蜂估计是有主的,因此皇甫湜叫人高价买下蜂巢,放在家中大院子里,引来大量蜜蜂,然后聚而歼之,对其进行满门抄斩,将蜂巢捣碎,榨出蜜蜂汁来,涂在自己的伤口上,方才解恨 。
史书记载皇甫湜同学“褊急之性,独异于人 。”为什么性格这么牛,这和他本事特别牛有很大关系 。
天价稿酬
皇甫湜那一年在洛阳任职,已经混到连饭也吃不上的地步,这个时候正好一代名相裴度坐镇洛阳,这裴度是皇甫湜的老师韩愈的老上级,当年平定淮西,裴度是总指挥,韩愈是总参谋长 。裴度听说参谋长的学生连饭都吃不上了,马上派人去请了皇甫湜同学来,给了一个职务,算是照顾 。
当时大概是公元817年之后不久的时间,裴度平定了淮西叛乱,朝廷赏赐的金银财宝堆满了他在洛阳的宅子,裴相国信佛,就把这些钱财的大部分用来修庙,这座庙叫“福先寺”,当时已经是重修了 。
网络配图
要修庙,得请人把这件事记下来,刻在石碑上,中国的书法往往就是通过碑刻保留了下来 。
请谁呢?裴相国首先想到了身名显赫的白居易老师,没想到这话才出口,皇甫湜这个后辈就不满了,当众闹情绪:“放着我皇甫湜这样的奇才不用,舍近求远去求什么白居易,寒心啦,对不起,我辞职不干啦 。”而且,皇甫湜平常也瞧不起白居易,说白老师的诗文很恶俗,他皇甫湜的才是真正的阳春白雪 。
裴度果然有度,他马上解释:“皇甫同学莫生气,本相本来想请您的,但是因为您是大手笔,我怕请不动,所以舍近求远去请白老师,您要是乐意写,就请您了 。”
皇甫湜的情绪这才稳定下来,裴度给了一斗酒,皇甫同学带着酒回到家里,喝了半斗,那碑文稀里哗啦就写出来了——“独饮其半,乘醉挥毫,立就”,这篇文章除了写得好,还有个特点:怪癖字用得多,这样才能显示水平嘛 。裴度看了文章,赞叹:“奇才 。”然后马上叫一名小将运了一车绸缎古玩过去,价格相当于一千缗,一缗相当于一千钱,算起来是一百万钱,稿酬不低 。没想到心高气傲的皇甫湜对稿酬不满意,当场撕了裴度的信,扔在地上,对着运马车的小将开骂:“回去告诉你们裴大人,这么点稿酬也好意思来打发我,他老人家待我也太刻薄了 。我皇甫湜轻易不给人写东西,前一阵大诗人顾况央求我给他的诗集写个序,这一次是看你们裴相国照顾了我的面子我才答应动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