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昆明的雨有什么文化

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1

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昆明的雨有什么文化

文章插图
昆明之雨季,明亮、丰满、包含感情,且为时长,以此可观昆明的雨的明丽,频繁而不连续,丰满却颇具柔情 。《昆明的雨》文中主要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果子、花儿及一些印象较深的事与人 。选择这些昆明雨季最有特色的事物,也是最能触动作者思绪的,写出自己四十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
夜读·经典之夜|昆明的雨2编者按:把夜哄睡,把自己唤醒 。澎湃夜读于每周日晚推出经典朗读版,倾情演绎国内外经典文学名著名篇,与读者“声临其境”感受经典之美、文字之美 。
作者:汪曾祺
朗读:刘斐珩
录音制作:陈超
音乐:《彩云之南》林海
汪曾祺(1920—1997)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
汪曾祺赠给老同学巫宁坤的《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昆明的雨有什么文化】我想念昆明的雨 。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
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时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 。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这种菌子只有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 。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 。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 。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
汪曾祺画作《秋色无私到草花》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 。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 。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雨又下起来了 。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坐了下来 。雨下大了 。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 。昆明木香花很多 。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 。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